死刑复核程序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审判程序,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适用死刑的严肃、谨慎、慎杀和少杀方针政策的坚持。该程序对于保证办案质量、正确适用死刑、坚持少杀、防止错杀以及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死刑复核程序有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人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只有通过多次检验,才能使认识逐渐接近客观实际。诉讼认识也是如此,只有通过从侦查到起诉、审判,再到一审、二审和审判监督程序等多次反复,才能使公安司法人员的认识逐渐接近案件的客观事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冤假错案。由于死刑案件通常更加复杂,因此更需要经过多次检验。死刑复核程序的设置在一审和二审程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检验和保障机制。
死刑复核程序有助于控制死刑的适用,实现少杀、慎杀的刑事政策。严肃谨慎、少杀慎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刑事诉讼法中特别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体现。通过死刑复核,对那些适用死刑不当的判决、裁定,作出不予核准的决定,并按照法定程序,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对纯属无罪或因证据不足应判无罪的人,纠正冤案,立即释放,恢复其自由;对那些虽然有罪,但不应判处死刑的罪犯,可以依法改判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等刑罚。这样做不仅有利于防止无辜错杀和死刑滥用,避免给国家、公民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还可以收到良好的政治效果。
死刑复核程序是严格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由于死刑(死缓)判决的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有利于从诉讼程序上保证死刑执法尺度的统一,防止地区之间宽严不一。
死刑复核程序的特点和问题。该程序采用秘密审核方式,不开庭审理,导致复核过程以秘密阅卷为主,控辩双方无法充分参与。此外,死刑复核程序由人民法院单方控制,被告人无法与司法权展开理性对话。程序存在的问题包括司法主动性导致失去中立性,以及与二审程序合并导致的
死刑复核程序与第二审程序合并的问题,指出这种实践违反了法律程序,易导致错杀和地方保护主义。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所有死刑案件的核准权,并设立独立的死刑复核庭,由最高人民法院垂直领导。这样可以确保死刑在全国范围内正确适用,统一死刑适用标准
死刑核准权的变化和影响。在中国成立初期,死刑核准权由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分工行使,但经历了多次变化和调整。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核准权,有利于确保死刑的正确适用和防止错杀无辜。然而,仍需解决如何正确处理之前已核准的死刑案件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作为刑罚执行活动的一部分,社区矫正具有惩罚功能。工作对象主要是特定罪犯,包括未成年犯、老弱病残犯等。工作定位是促使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核心在于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社区矫正工作者提供特别帮助和服务,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