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庭“冷暴力”和第三者插足已成为导致婚姻破裂的两大主要原因。然而,在离婚案件中,这两种因素往往难以获得确凿证据。所谓“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中虽未发生暴力冲突,却缺乏语言交流和夫妻生活。以往的离婚诉讼中,法院通常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标准。许多妇女以遭遇“冷暴力”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声称丈夫对自己感情冷漠、夫妻生活不和谐。然而,由于难以举证“感情确已破裂”,男方又不同意离婚,这使得法院难以支持妇女的诉求。为维护妇女权益,海淀法院民二庭确定了一项判案原则:妇女应享有和丈夫和谐沟通感情的权利,并拥有健康性生活的权利。因此,当男方以“冷暴力”形式任意损害女方权益时,女方提出离婚的请求,法院将以此为重要依据依法判决离婚。
在涉及第三者插足的离婚诉讼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无过错一方要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必须举证证明对方存在与他人同居等过错行为。然而,在实践中,通过合法手段获取证据十分困难,因此很难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海淀法院完善了取证原则,采取更加灵活的认证规则。只要无过错方初步证明存在第三者,举证责任就应归于有过错的一方,由该过错方提供证据证明没有第三者的存在。对于文化程度低或法律意识较为薄弱的妇女,法官将在保持中立立场的前提下,在法庭上对无过错一方妇女进行举证指导,以确保维护其合法权益,使其能够获得应得的精神损害赔偿和子女抚养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桂表示,尽管民诉法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但在实践中,法官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考虑到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不同。从目前来看,海淀法院的新规并没有推翻“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要求外遇一方自证清白之前,仍需要无过错方提供对方有出轨行为的基本证据。法院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推定是否存在第三者。如果推定成立,被推定方需要进行反证以主张自己没有过错。这一过程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并不相悖。
家庭冷暴力的定义、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家庭冷暴力是夫妻间采用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等行为来处理矛盾的方式,其特征是漠不关心、缺乏沟通、语言交流减少等。它是一种精神暴力,表现形式包括暗示的威胁和言语攻击,可能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比肉体伤害更可怕的折磨。
村民陈某因家庭暴力被刑事拘留的事件。据悉,陈某因琐事殴打妻子范某,造成其轻伤,随后被母亲报案至公安机关。陈某平时有酗酒和暴力倾向,多次对妻子施暴。最终,陈某被顺昌县公安局刑事拘留。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呼吁对家庭暴力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我国婚姻法中关于夫妻间冷暴力的规定。虽然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但未明确规定冷暴力是否属于家庭暴力。因此,夫妻间的冷暴力行为并不违反婚姻法。文章还介绍了家庭冷暴力的取证方式,包括影像记录、医学鉴定、调解记录等。受害者可依法寻求证据并应对冷暴力问题。
家庭“冷暴力”是否应当赔偿的法律问题。虽然家庭“冷暴力”对受害方造成伤害,但根据现有法律规定,无法将其认定为家庭暴力并进行赔偿。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家庭暴力的具体定义及与家庭“冷暴力”的区别。最终指出,法院在判决赔偿时缺乏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