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赔偿是指在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监狱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当事人人身权、财产权造成损害后给予的赔偿。
先行处理原则在刑事赔偿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首先,它表现了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尊重,并为其提供了纠正错误的机会;其次,赔偿义务机关作为专门的司法机构,熟悉业务,了解案情,先行处理程序简便、迅速,可以为请求权人提供便利、经济的救济;最后,先行处理程序可以消除大部分赔偿争议事项,减少专门机构的工作压力。
根据中国国家赔偿法第20条的规定,请求赔偿的人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赔偿义务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监狱管理机关。申请书应当以书面形式提起,如果申请人因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原因无法书写申请书,可以委托他人代为书写,但必须有申请人和代书人的签名。
提起刑事损害赔偿的法定前提条件是司法机关依法确认发生了错羁、错判或违法行使职权的法律事实。但是,上述错羁、错判的法律事实的确认是由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在司法机关对错误的刑事追究没有得到确认和纠正之前,任何人都不能自认为是无辜受害者,要求国家予以损害赔偿。
赔偿义务机关在收到申请人的赔偿申请书后,应当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审查的内容包括:申请人是否具有请求权;请求赔偿的事实和理由是否确实、充分;赔偿义务机关是否正确;是否在法定时效期限内提出申请。
赔偿申请必须在申请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两年内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赔偿义务机关在审查后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如果申请人无请求权,应书面通知其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如果申请不符合赔偿条件或不属于赔偿范围,应书面通知其不予赔偿,并说明理由;如果收到申请书的机关不是赔偿义务机关,应告知其向正确的赔偿义务机关申请;如果申请书内事项不符合法律规定或有遗漏,应通知其限期补正;如果符合赔偿条件,应将受理决定送达申请人。
赔偿义务机关受理受害人的赔偿请求后,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依照国家赔偿法第4章的规定作出处理决定并给予赔偿。
国家赔偿法未对赔偿方式作出规定。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由赔偿义务机关与请求人双方协商达成赔偿协议;二是由赔偿义务机关单方面决定赔与不赔、赔偿发生和金额。协商方式有其优点,并且符合中国的立法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有关行使职权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赔偿规定。当侦查、检察、审判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若存在侵犯人身权或财产权的情形,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具体情形包括违反拘留措施、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或改判无罪、使用不当手段导致公
司法解释中关于非刑事司法赔偿的规定,其中错误执行案件占比高达60%,违法保全也占据相当比例。司法解释对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进行了明确规范,并首次引入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造成精神损害的,需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看守所行为是否违法导致司法赔偿的问题。依据国家赔偿法规定,看守所非法侵犯人犯权益将承担司法赔偿责任。文章详细阐述了收押人犯的程序、健康检查要求、物品检查规定、权利告知义务以及档案管理等内容,同时规定了不同情况下机关的赔偿义务及人犯的权利保障。
刑事赔偿与民事赔偿的优先顺序问题。首先定义了刑事赔偿的范围,并强调了先行处理原则在刑事赔偿中的优越性。接着详细描述了提起刑事损害赔偿的程序,包括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申请、审查、受理和赔偿决定的作出等步骤。最后提到了赔偿方式,一般通过双方协商或由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