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自主选择权 > 一、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

一、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

时间:2025-07-1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5346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是通过合法方式承揽工程,而是采用非法手段,那么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关于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通过恐吓业主承揽工程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1.1 事实经过

被告人李某、张某、张某某、魏某等四人以某装修公司的名义(乙方)与淮安某物业服务中心(甲方)签订了协议书,约定甲、乙双方共同合作该小区项目内业主室内装潢所需水泥、黄沙供应、砸墙打洞等业务,乙方负责入驻后小区业主装潢所需材料的供应业务的开展,就材料价格及相关工作由乙方与业主方自行商定。后该四人多次采用言语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行向该小区的业主、装潢公司的施工人员销售黄沙、水泥及承揽砸墙打洞等业务,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期间,强迫交易十余次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四万余元。

二、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

2.1 犯罪认定

李某等四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是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还是应按犯罪论处;如果构成犯罪,被告人李某等人构成何罪,是构成强迫交易罪还是敲诈勒索罪?本文认为应定强迫交易罪。理由是李某等四人是以完成交易为目的,通过言语威胁强迫交易,且强迫交易次数多达十余次,金额达到四万余元达到了情节严重的程度,符合我国刑法第226条关于强迫交易罪的定义,故构成强迫交易罪。

2.2 强迫交易罪的特征

首先,应当明确李某等四人的行为性质,即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还是应按犯罪论处?我国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刑法该条的叙述,强迫交易罪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客体方面:本罪侵犯了复杂客体,即破坏了市场交易活动中自愿、公平等原则。主要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次要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这一点和敲诈勒索罪不同,敲诈勒索罪主要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财产权利,这是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区分的主要一点。

2. 客观方面:行为人在商品交易中,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以暴力、威胁手段”,是指交易双方中的一方对另一方的身体实行强制或打击,如拳打脚踢、强拉硬拽等,或者一方对另一方实行精神强制,如以杀伤身体、毁坏财物、损坏名誉、造成经济利益损失相要挟等。

2.3 构成强迫交易罪的认定

强迫交易罪与非罪的界定主要在“犯罪情节”的认定。根据刑法分则第226条之明确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强迫交易行为才构成犯罪。本案中李某等人的行为有这几个方面足以认定为“情节严重”:

1. 次数多,时间长,涉及金额较大。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李某等人共强迫交易十余次,交易金额合计人民币四万余元。

2. 造成社会影响恶劣。被害人都受到李某等人的言语威胁,他们对李某等人的强迫交易行为敢怒不敢言。同时李某等人的行为也扰乱了该小区的正常装修工作秩序。以上几点足以说明其行为情节恶劣,后果严重,不能按普通的民事侵权纠纷来处理,应依法认定构成犯罪。

2.4 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其次,对于李某等人构成何罪,是构成强迫交易罪还是敲诈勒索罪?强迫交易罪与敲作勒索罪的行为人都可使用暴力或威胁的手段,但两罪存在本质的区别:

1. 在主观方面,强迫交易罪中行为人的目的是完成商品或服务交易,而敲作勒索罪中行为人的目的则是非法占有公私财产。

2. 在主体上,强迫交易罪的主体是商品交易活动的一方当事人,具有特定性,而敲作勒索罪的主体则没有这种限制。本案中,李某等人向业主强行销售水泥、黄沙的行为,虽然业主不同意,但是可以看出李某等人主观上是以完成交易为目的,客观上也是强行完成销售水泥黄沙的交易行为。通过比较分析,本案符合强迫交易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故应定强迫交易罪。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

    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法律保护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经营者不得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行为,保护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基本权利,包括选择经营者、商品品种和服务方式等。但自主选择权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侵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消费者设立的九项权利,包括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择权等。这些权利涵盖了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的各项权益,包括人身财产安全、真实情况了解、自主选择商品和服务、公平交易、获取赔偿、结社权、获得相关知识权以及受尊重权等

  • 知道是假货还购买,是否受法律保护?

    知道是假货还购买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消费者购买食品、药品时,如果发生质量问题纠纷并主张权利,人民法院不支持生产者、销售者以消费者明知存在质量问题而购买进行的抗辩。同时,赠品发生质量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生产者、销售者也不能以消

  • 强迫交易是否属于经济犯罪

    强迫交易行为被认定为经济犯罪的一种,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文章还详细阐述了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包括客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和主体的不同。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主选择和公平交易
  • 学校强制消费的处理途径
  • 强买强卖行为的法律后果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