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概述

时间:2025-07-1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75538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出于好意搭载同事,但是有时难免会发生交通事故等意外,发生这种事故造成同事受伤可能会发生纠纷,那么好意搭载同事出车祸受伤无违章行为是否要赔偿?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某、钱某系同厂职工,关系较好。2006年10月26日凌晨1时下班后,李某驾驶二轮摩托车送钱某回家,在一交岔路口处,摩托车突然爆胎导致摩托车摔倒,钱某受伤。钱某因此花费1.35万元医疗费。交警部门认定此事故为交通意外,双方不承担责任。

分歧意见

本案争议焦点为机动车驾驶员李某出于好意让钱某搭乘摩托车回家,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应赔偿同乘人钱某的损失。对此,本案存在以下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无义务赔偿

认为钱某是无偿搭乘李某的摩托车,双方之间没有客运合同关系,李某对钱某不应承担将其安全送达目的地的义务。同时,李某对交通事故没有过错,属于交通意外,因此钱某因交通事故遭受的损失应由其自行承担。

第二种意见:应承担赔偿责任

认为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李某邀请钱某搭乘摩托车回家,应确保钱某的安全。因此,李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种意见:应适当予以补偿

认为事故原因是轮胎爆裂,属于意外事件,李某没有违法行为。根据公平原则,应适当补偿李某对钱某受伤造成的损失。

选择第三种意见的理由

本案涉及好意同乘引起交通事故中侵权行为的确定。好意同乘的侵权行为指的是无偿搭乘他人机动车,在交通事故中遭受损害。与有偿同乘不同,好意同乘具有以下特点:

  1. 机动车并非为搭乘者目的而运营或行驶,搭乘者的目的与机动车行驶的目的仅仅是巧合或顺路。
  2. 搭乘者搭乘机动车是无偿的,但不属于好意搭乘,而是专门迎送顾客或他人而运营的。
  3. 同乘者必须经过机动车驾驶人的同意,未经同意搭车者不构成好意同乘。

确定好意同乘的侵权责任时,应保护受害人权益,同时限制车主或驾驶员对同乘者的责任。尽管我国法律对好意同乘尚未明确规定,但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好意同乘者搭乘他人车辆并不意味着乘车人自愿承担风险,不能认为好意同乘者放弃索赔权利,好意同乘不能作为驾驶员和车主免责的依据。
  2. 既然好意同乘者是无偿搭车,是“顺风”而已,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要求车主与客运合同一样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不公平的。

在本案中,损害的原因是轮胎爆裂,驾驶员李某已尽到安全谨慎行驶的义务。然而,由于车辆行驶中的突变性和复杂性,事故并非因当事人故意或过失造成,而是驾驶员意志之外的原因。因此,应根据公平原则,由李某补偿钱某因事故造成的损失,责任不超过50%。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依据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根据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计算方式。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关于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包括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赔偿责任

  • 车祸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和相关法律规定

    车祸导致的死亡赔偿金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死亡赔偿金是向死者家属支付的一定金额赔偿,用于弥补其因交通事故导致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基于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并按二

  •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证据材料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证据材料和项目。证据材料包括死者的户口本和身份证、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人均可支配纯收入标准等。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其他直接财产损失、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丧葬费等。不同项目和地区的赔偿标准

  • 交通事故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因素,包括侵权人的过错程度、经济能力等因素。同时,文章指出了我国现行人身伤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包括精神赔偿适用范围有限、不同法规赔偿标准不一等问题,特别是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局限性。

  • 企业职工去世丧葬费的计算方法
  • 交通事故的法院判决
  • 案情概述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