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现役军人和非军人共同犯罪的案件,根据具体情况由军事法院、地方法院或其他专门人民法院来管辖。如果案件涉及军事秘密,那么整个案件将由军事法院管辖。
除了军事法院和地方法院之外,下列案件将由其他专门法院来管辖:
(一) 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营区内犯罪的案件;
(二) 军人在办理退役手续后犯罪的案件;
(三) 现役军人在入伍前犯罪的案件(需要与服役期内犯罪一并审判的除外);
(四) 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案件(不包括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情况)。
军事法院主要管辖现役军人和军内在编职工的刑事犯罪案件,这些案件主要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安全、破坏国家力量和战备设施等违反军人职务、危害国家军事利益的犯罪行为。
对于军法和地方法相互涉及的案件,一般采用分别管辖制度。例如,军人与非军人共同犯罪的案件中,军人一方将由军事法院管辖,非军人一方则由地方法院管辖。而涉及国家军事秘密的案件将由军事法院全案管辖。下列案件将由地方法院管辖:
(1) 非军人随军家属在部队营区内犯罪的案件;
(2) 现役军人在入伍前犯罪的案件;
(3) 军人办理退役手续后犯罪的案件(在营区犯罪的除外);
(4) 退役军人在服役期内犯罪的案件(不包括犯军人违反职责罪的情况);
(5) 武装警察部队人员(包括在编职工)犯罪的案件。
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被认定为主犯。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或者辅助作用的,被认定为从犯。
起主要作用的情况指的是在共同犯罪中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并且其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主要原因,或者在事前拉拢、勾结他人,提起犯意,出谋划策的教唆犯。
起次要作用或辅助作用的情况包括:
1. 虽然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对整个犯罪的预谋、实施和完成起到的作用不大;
2. 只为共同犯罪的实施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帮助,例如提供犯罪工具、指示犯罪目标、排除犯罪障碍、看风、转移赃物等。
对于共同犯罪的主从犯的认定,应当根据各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来区分。如果他们的地位和作用一致或相当,那么都应被认定为主犯。
在共同犯罪中,如果数名被告人互相推卸罪责,而其他证据又不能确定他们之间地位和作用大小,那么应当认定他们在共同犯罪中起同等作用,不区分主犯和从犯。
如果同案人在逃,而已抓获的被告人确实在整个犯罪过程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例如看风、转移赃物等),那么应当认定为从犯。如果同案人在逃,而抓获的被告人只供称参与看风、转移赃物等次要或辅助作用,并且没有证据证明其直接实施犯罪行为,那么不宜认定主犯和从犯,但在量刑时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如果刑法分则对主犯另有处罚规定,那么应当根据刑法分则的条文进行处罚,而不应重复刑法总则关于主犯的规定。
聚众斗殴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多次聚众斗殴、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形下,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聚众斗殴中共同犯罪的认定要根据犯罪分子的实际作用大小来确定,不应一概认定为
诈骗罪的共犯和从犯的区别。根据我国刑法,从犯是共犯的一种形式,共同犯罪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诈骗罪的从犯认定标准包括在实施诈骗前的共谋、犯罪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次数、行为强
校园欺凌与打架的区别。校园欺凌具有长期性、隐秘性和不对等强弱关系等特征,表现形式包括直接和间接欺凌。相关法律知识介绍了《治安管理法》对于校园欺凌和打架行为的处理方式和处罚规定,包括调解、处罚以及对特定行为的严厉打击。
刑事案件中胁从犯的处罚问题。文章指出,胁从犯是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其处罚原则应基于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文章还详细阐述了胁从犯减免处罚的理由,包括其在受到胁迫时的有限意志自由、个人合法权益与国家、公共利益的权衡等。正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