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比1到4比1的变化。这种比例被形象地称为“四个农民等于一个城里人”。
新修改的选举法第一次将代表人口比例规定为1比1。根据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进行分配,以保证每一名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并满足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数量要求。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指出:“选举法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选举权的平等,但这种平等需要根据客观历史条件来看待。过去的8比1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的1比1则反映了当前的客观现实。”
全国人大代表柏苏宁介绍说,江苏省射阳等地从2007年开始探索按照城乡人口1比1的比例分配代表名额,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次修改为这一做法提供了法律保障,更好地体现了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精神。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飞表示:“这次修改使得城乡居民不仅在实质上平等,而且在形式上也平等,这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指出,新修改的选举法除了保障人人平等外,还强调地区平等和民族平等,以确保各地方、各民族的利益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得到体现。他强调,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需要综合分析,不能割裂开来。
新修改的选举法还增加了一系列新规定,包括:代表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基层代表数量应适当,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公民不得同时担任两个以上无隶属关系的行政区域的代表;选举委员会应根据选民的要求组织代表候选人与选民见面,由代表候选人介绍自己并回答选民的问题;代表候选人的近亲属不得担任监票人、计票人等。此外,还对设立秘密写票处、加强流动票箱管理等操作细节作出具体规定。
一些人大代表认为,这些修改使得选举法更加严谨,增强了可操作性,许多细节也更加人性化,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选举法对公民选举权的规定。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所有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受民族、种族、性别等条件限制。选举分为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前公布,如有异议可申诉至法院。代表候选人由各政党、团
确定选票有效性的规则。选票是否有效取决于填写是否符合选举法规定,如选票所选人数是否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同时,选票填写不符合规定的情况如符号和位置不符等将导致无效。在选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了有效的投票人数和代表候选人当
中国法律上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除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以外,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选举权除了满足年龄条件,还需具备中国国籍并享有政治权利。这是一种广泛的政治权利。
村干部贿选的法律处罚和村干部选举的规定。对于贿选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村干部,当选无效,且会受到法律处罚。同时,文章详细阐述了村干部选举的规定,对村干部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包括工作经验、思想政治素质、政策规章执行情况等,旨在确保村干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