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发展,电子签名越来越被人们所采用,同时存在着一些冒用他人电子签名的情况。那么,冒用电子签名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对于这个问题,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如果电子签名人知悉电子签名制作数据已经失密或可能已经失密而未及时告知有关各方,并终止使用电子签名制作数据,未向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真实、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过错,给电子签名依赖方、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第二十八条规定,如果电子签名人或者电子签名依赖方因依据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电子签名认证服务从事民事活动遭受损失,而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不能证明自己无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
行政责任
根据第二十九条规定,未经许可提供电子认证服务的,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将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如果有违法所得,将予以没收;如果违法所得金额超过三十万元,将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十万元,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第三十条规定,如果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暂停或终止电子认证服务,而未在暂停或终止服务前六十日向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将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根据第三十一条规定,如果电子认证服务提供者不遵守认证业务规则、未妥善保存与认证相关的信息,或者有其他违法行为,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改正;如果逾期未改正,将吊销其电子认证许可证书,并禁止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十年内从事电子认证服务。吊销电子认证许可证书的决定将进行公告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刑事责任
根据第三十二条规定,伪造、冒用、盗用他人的电子签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给他人造成损失,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监督管理责任
依照本法负责电子认证服务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不依法履行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职责,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电子签名的定义和作用
电子签名的定义
电子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根据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的规定,电子签名泛指与电子记录相联或在逻辑上相联的电子声音、符号或程序,该电子声音、符号或程序是某人为签署电子记录的目的而签订或采用的。根据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的规定,电子签名是包含、附加在某一数据电文内,或逻辑上与某一数据电文相联系的电子形式的数据,它能被用来证实与此数据电文有关的签名人的身份,并表明该签名人认可该数据电文所载信息。根据欧盟的《电子签名指令》规定,电子签名泛指与其他电子记录相连或在逻辑上相连并以此作为认证方法的电子形式数据。
电子签名的作用
电子签名是现代认证技术的泛称,它具有以下作用:1. 验证身份和签名:通过电子签名,收件人能够轻松验证发件人的身份和签名,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 防止篡改:电子签名能够验证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被篡改的情况发生,保证文件的安全性。3. 简化流程:电子签名使得文件的传输和认证过程更加便捷,节省了时间和资源。4. 法律效力: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电子签名在法律上具有与传统书面签名相同的效力,可以作为法律文件的证据。因此,电子签名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交易和文件认证场景,为各方提供了安全、高效和可靠的认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