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发回重审后的书记员是否应当回避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发回重审应当回避的人员并不包括书记员,因此可以得出书记员不必回避的结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成员的人数必须是单数。
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具体情况如下:
根据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发回重审时,原合议庭成员需要回避。然而,书记员并不属于合议庭成员,因此理论上书记员可以不回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审理后,可以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第二审人民法院应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如果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第二审人民法院应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如果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在查清事实后进行改判。
如果原判决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如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第二审人民法院应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需要注意的是,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情况下,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关于再审申请次数限制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存在明显错误的情况下可以向上一级或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再审申请次数有限制。具体限制包括被驳回后的再次申请、经过再审判决的案件再次申请以及检察院作出不予建议或抗诉后的申请,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