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法院关于执行异议、复议的司法解释》第六条规定,对于违法执行行为的异议提出,应当在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而对于执行标的的异议提出,应当在该执行标的执行完毕前提出。
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异议是在执行过程中针对两种情况提出: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时,可以提出执行异议。当事人指的是本案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例如,在查封、冻结被执行人财产时,执行员未作出裁定,被执行人认为该行为违法,这种情况就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时,也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案外人指的是本案当事人以外的人。例如,执行员根据甲方的申请,查封、变卖乙方家中一台电脑,但丙方提出该电脑实际上是其所有,并提供相关证据支持,这种情况也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在执行过程中,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法或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不同意见,主张实体权利的,均可称为执行异议。
执行异议的提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对执行行为提出异议的人必须是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人必须是案外人。
2. 必须向执行法院提出。
3. 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提出。如果执行程序已经终结,案外人再提出异议,将被视为新的争议,需要通过诉讼程序解决,不能作为执行异议处理。
4. 一般以书面形式提出执行异议。
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异议的提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 提出异议的人应为案外人,即指诉讼双方当事人之外的人。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提出不同意见不属于执行异议。
2. 执行异议应针对执行标的提出。执行标的是指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财产权利或行为等内容。案外人可以提出被执行的财产属于自己所有,或认为被执行人的作为或不作为涉及自己的利益。但对人民法院执行员的工作方法或态度等提出的意见不属于执行异议。
3. 执行异议应在执行过程中提出。若执行工作已经完成,案件终结,案外人有异议,只能通过新的诉讼处理,不属于执行异议。
法院查封车辆的法律效力和限制,包括查封车辆能否上路行驶、处置方式等。同时介绍了法院强制执行措施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查询、冻结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财产等。法院可根据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包括强制交付、强制迁退等。此外,法院还可以主持当事人双方达
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的管理规定,包括总则、涉案财物的定义、处理原则、查封、扣押、冻结、立案和移送以及退还和赔偿等方面的内容。该规定的目的是规范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涉案财物管理工作,提高司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的刑罚确定及其构成要件。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行为包括隐藏、转移、变卖、故意毁损已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责形式是故意,罪量要素是情节严重,包括非法处置财产数额巨大、导致案件无法审
执行异议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定义、提出条件等。根据法律规定,执行异议分为针对执行行为违法和对执行标的有不同意见两种。提出异议的人需符合特定身份,且必须在执行程序结束之前向执行法院以书面形式提出。提出异议的内容应针对执行标的,若涉及人民法院执行员的工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