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特定主体,即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因此,徇私枉法罪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被称为身份犯。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构成徇私枉法罪。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或者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导致当事人或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也构成徇私枉法罪。
如果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并且同时构成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的罪行,将按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特殊身份在犯罪客观构成要件中的作用,身份犯可以分为真正身份犯和不真正身份犯。
1、真正身份犯
真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犯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只有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才能构成犯罪,没有特殊身份就不能成立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司法工作人员属于真正身份犯。需要注意的是,特殊身份只针对实行犯的行为人,对于教唆犯和帮助犯来说,并不受特殊身份的限制。
2、不真正身份犯
不真正身份犯是指特定身份不影响定罪,但会影响量刑。例如,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共同实施犯罪,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如果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各自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按照主犯的性质定罪。如果难以区分主从犯,则按照职务高低确定主从犯,如果职务相同,则看行为人的职权与财物的占有关系。如果仍然无法区分主从犯,则以身份高的为主犯,均定贪污罪。
1、在犯罪实施时即已形成特殊身份,而非在犯罪活动或犯罪组织中形成的特殊地位,例如首要分子。
2、特殊身份是行为人在人身方面的特殊资格、地位或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此,特定犯罪目的和动机等心理状态不应归入特殊身份的范畴。
3、特殊身份总是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的,与犯罪行为没有直接联系的资格等情况不属于特殊身份。例如,在叛逃罪中,国籍和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与犯罪行为有密切联系,属于特殊身份;但在故意杀人罪中,国籍和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与犯罪行为没有密切联系,因此不属于特殊身份。
4、特殊身份可以是终身具有的,也可以是一定时期或临时具有的,这取决于身份的类型和刑法的规定。例如,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是临时的,而男性的身份是终身的。
5、特殊身份可以是由出生等事实关系形成的身份,例如男女、亲属关系;也可以是由法律规定形成的身份,例如证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还可以是同时由事实关系和法律规定形成的身份,例如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的人,既有基于亲属关系形成的自然身份,又有基于法律规定的法定身份。
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包括刑罚和情节。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情节包括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故意杀人罪,如谋财型、复仇型、情欲型、遗弃型、迷信型和寻衅斗殴型等。
徇私枉法罪的身份犯性质,包括其构成要件、身份犯的分类及特征。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特定身份的人,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等。身份犯分为真正身份犯和不真正身份犯,特殊身份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可以是终身具有的,也可以是一定时期或临时具有的。
重大刑事责任的判决标准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根据《刑法》,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八类重大刑事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中国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打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需根据被打者的人身损害程度确定。犯罪行为导致他人轻伤以上,将受到法律惩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残疾赔偿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