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是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下列单位和个人应当被认定为“网络服务提供者”: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监管部门包括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承担信息网络安全监管职责。监管部门可以以责令整改通知书或其他文书形式,责令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改正措施。
对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并经监管部门责令改正而拒不改正的情况,应综合考虑监管部门责令改正是否有法律依据,改正措施及期限是否明确合理,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有能力按要求采取改正措施等因素进行判断。
对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并致使违法信息大量传播的情况,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认定:
对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并致使用户信息泄露的情况,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认定:
对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并致使影响定罪量刑的刑事案件证据灭失的情况,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认定:
对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并具有以下情形的情况,应当认定为“有其他严重情节”: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规定,“违法犯罪”包括犯罪行为和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属于刑法分则规定的行为类型。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是指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目的而设立或设立后主要用于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和通讯群组。
根据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和第三项规定,“发布信息”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提供信息的链接、截屏、二维码、访问账号密码及其他指引访问服务的行为。
对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的情况,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认定:
对于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他人实施犯罪的情况,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认定:
对于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并为其提供帮助的情况,根据以下情形进行认定:
对于无法查证被帮助对象是否达到犯罪程度的情况,但相关数额总计达到前款规定标准五倍以上或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对于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确认,但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未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不影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
对于单位实施本解释规定的犯罪的情况,根据相应自然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定罪处罚,并对单位判处罚金。
综合考虑社会危害程度、认罪悔罪态度等情节,对于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免予刑事处罚;对于情节显著轻微且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
对于多次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构成犯罪的情况,依法应当追诉的,或两年内多次实施前述行为未经处理的,数量或数额累计计算。
对于被判处刑罚的犯罪行为,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依法宣告职业禁止;对于被判处管制或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依法宣告禁止令。
对于实施本解释规定的犯罪的情况,应综合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被告人的前科情况、认罪悔罪态度等,依法判处罚金。
本解释自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发布的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件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定义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包括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同时,还讨论了监管部门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包括责令改正的措施和对拒不改正的判定标准。此外,解释还明确了认定“致使
在刑法修正案(九)发布之前,对于此类行为如何处理,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据此,利用信息网络发布招嫖违法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的规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介绍卖淫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公务员考试违纪可能涉及的刑事处罚包括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罪、代替考试罪,还有可能构成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等罪名。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第六条规定,出现以下情形,所涉科目(场次)考试成绩将被记为零分:
1、行为人利用信息网络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可见,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的实质是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