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尊重患方知情权,对患者病情及诊断治疗经过进行专业性的说明解释,加强与患方的沟通,消除误会、化解矛盾。
医患双方通过沟通,遵循合法、合理、自愿的原则,互谅互让达成一致和解意见的,应当签订协议书,由医、患双方签字盖章。
医疗纠纷可以卫生行政部门第三方来进行行政调解。第三方处于居中地位,通过规范教育,说服引导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如果医疗纠纷不能成功调解,可以进行司法鉴定,鉴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等级是多少。根据司法鉴定结果走法律诉讼程序进行处理。司法鉴定包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一般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医疗事故司法鉴定的程序包括委托、受理、鉴定、出庭等。
司法鉴定机构和社会专业司法鉴定人接受司法机关的委托,从事委托请求事项的司法鉴定;非诉讼案件鉴定的受托从其行业规定。
司法鉴定机构收到委托书后,应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进行审核,并作出如下决定:
鉴定机构受理案件后,应当指派具有社会专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承担鉴定工作,同一鉴定事项应当由两名具有社会专业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员进行。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补充鉴定:
司法鉴定之后可以进行法律诉讼。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举证、持证,法院根据认定的证据依法作出判决。法院判决之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原受理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上诉。上诉期间原一审判决不生效。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上诉期满未上诉或两审终审后,判决即发生法律效力。
医生不负责任的各种情形及其法律责任。医生的不负责任行为包括擅离职守、拒绝救治危急患者、未经批准开展试验性医疗等。特殊医疗损害如医疗产品及输血损害、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损害等也有相应的法律责任。患者可向卫生主管部门投诉。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护伤、医疗治病和
医患纠纷的法律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文章还介绍了二元制处理机制的问题,包括混乱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医疗事故鉴定的问题。针对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提出了根据条例规定采取协商调解、申请卫生行
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包括各项赔偿的费用计算方式和相关规定。赔偿标准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具体赔偿数额和计算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医疗事故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医疗机构在医疗事故中的
医疗事故致死起诉的流程。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选择提起医疗侵权民事赔偿之诉或医疗技术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医生只能提起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之诉。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包括医患关系、医疗行为违法违规等,才能受理。当事人需提交就诊资料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