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王先生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声称在2007年将手表送修时,劳*士特约维修店拒绝维修,称该表为仿制劳*士手表。经中国商业联合会钟表眼镜商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定,确认该表为仿制品。王先生指控xx购物中心隐瞒了手表为仿制品的事实,要求退还货款并赔偿一倍金额,赔偿利息损失19.1万元,赔礼道歉,承担误工、交通、住宿等费用共计1000元,手表检测费用2500元和翻译费用270元,以及案件诉讼费用。
一审法院经审理后驳回了王先生的诉讼请求,王先生不服,向二中院上诉。二中院终审驳回了王先生的上诉,维持了原判。
本案涉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遭遇仿制品并要求赔偿的情况。在审理中,争议焦点在于被告是否存在消费欺诈行为以及原告请求双倍赔偿是否已超过诉讼时效。因此,在分析本案时需要梳理以下线索:
实质认定:消费欺诈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消费欺诈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消费欺诈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要件:欺诈方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即明知告知虚假情况并希望或放任对方陷入错误认识;欺诈方实施了欺诈行为,通常表现为告知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违反了如实陈述商品真实信息的法定义务;受欺诈方因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做出了意思表示。
具体到本案,原告在购买劳*士手表时,被告向其提供了改装后的检验鉴定证书,明确告知该手表经过改装。原告对此未提出异议,可知被告并未隐瞒商品的真实情况,原告对手表的真实情况是知晓的,也未做出错误意思表示。因此,本案不存在消费欺诈。
时效认定:诉讼时效的事实认定。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内未行使权利,时效期满后,人民法院不再保护其权利的制度。除特殊情形外,一般诉讼时效为3年。本案的诉讼时效也为3年,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本案中,原告知晓权利受到侵害的日期是1995年11月18日,其应在此后三年内主张赔偿权利。然而,原告未及时向法院主张权利,现在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即已失去胜诉的权利。
根据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因此,上述案件的诉讼时效作出了相应修改。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箴言大家都熟悉,然而在现实的购买市场中,消费者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处于弱势地位,消费欺诈和质量缺陷问题屡见不鲜。为了避免损害权益,消费者在购物或接受服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商品时要货比三家,比较不同厂家的商品质量和信誉,选择性价比高、信誉有保障的商品。同时要注意商品应具备的安全标识、质量认证标识和保质期等。
2.购买商品时务必索要发票或购物凭证,作为商品质量瑕疵或缺陷索赔的最佳证据。同时要注意索赔的诉讼时效,包括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和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时效期从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计算。
3.关于索赔途径,可以先与生产商或经营者协商,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和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并寻求帮助。如果问题无法解决,可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经营者提供有欺诈行为的商品或服务,应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金额,金额为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要求赔偿身体伤害的;(二)销售未声明质量不合格的商品的;(三)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二十年的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一起洗浴中心责任纠纷案件。夏*峰在洗浴中心洗浴时突发状况身亡,其父母认为洗浴中心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起诉。法院认定洗浴中心应承担次要责任,判决其赔偿相关费用和精神损害赔偿金。同时,夏*峰自身也应承担主要责任。
婚纱照底片归属权的法律问题。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内容具有法律约束力,需按约定履行。底片的归属取决于合同约定,如合同中明确归顾客所有,则影楼需无偿提供。若涉及肖像权问题,可向法院起诉。消费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应及时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可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
如何投诉法院及投诉的相关问题。对于违纪问题的投诉,应向纪检监察部门反映;对于违法问题的投诉,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时,文章还解释了投诉的定义和形式,以及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情况。
消费者购买的笔记本实际为上网本时,是否可要求商家赔偿的问题。律师解答指出,商家未构成欺诈行为,因此消费者不可以要求加倍赔偿。该案例中的电脑虽被误称为普通笔记本,但综合考虑配置、价格等因素后,消费者并未因此受到欺诈。如对此不满,建议消费者与商家协商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