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企业合并时,各方当事人应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合并企业应根据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被合并企业以及其股东都应进行清算,并按照清算结果进行所得税处理。
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中进行结转弥补。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企业合并时,对于满足以下条件的合并,可以选择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合并企业应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合并企业应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
合并企业可以根据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来确定可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
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应根据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综上所述,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合并可被视为特殊性重组,无需进行清算。而其他合并则需要进行清算,被称为一般性重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4号)第十三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第(四)项规定的合并时,应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0号)的规定进行清算。
公司重整制度的作用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立法体例。我国当前的公司重整制度现状是缺乏统一的重整立法,现有的整顿制度存在许多弊端。我国公司重整制度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规定整顿范围狭窄、主管部门不明确、整顿和和解制度合并使用等。这些问题限制了重整制度的作用发挥,
国有企业兼并中的债务处理发展历程。企业兼并面临买方市场的挑战,债务处理是重要问题。根据国家政策,债务应法定转移并由兼并方承继。解决债务负担的根本出路在于进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提高国民经济素质。若仅在企业层面推进工作而不进
企业合并准则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合并的定义和三种主要的企业合并形式: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后存在单一企业,而控股合并后则存在企业集团。准则中使用“报告主体”概念来涵盖各种合并形式,并指出控股合并后原企业仍作为独立法律主体存
被收购公司的上市条件。被收购的公司若符合相关规定,可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上市发行股票。发行人需是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经营时间有一定要求,并具有完整的业务体系和独立经营能力。上市条件包括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现金流量净额或营业收入达到一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