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是指以将要发生的、会对被胁迫人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造成损害的威胁,或者直接对被胁迫人或其亲友实施不法行为,造成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生命、财产、名誉、自由、信誉的损害进行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合同无效,而且胁迫人直接侵犯了被胁迫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承担侵权行为责任。
与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1)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
(2)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可以是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是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或其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都可以成为受胁迫危害的对象。这种危害涉及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以及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
(3)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这个要件要求胁迫行为与被胁迫人的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胁迫行为是非法的。如果一方有合法根据对另一方施加压力,则不构成胁迫。
胁迫和欺诈是两个相近的概念,因为它们都具备故意和不法行为的特征。然而,胁迫的危害程度大于欺诈,因为欺诈仅涉及故意陈述虚假事实或隐瞒真实情况,以使对方陷入错误。而胁迫则是以对方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为要挟,如果直接给对方或其亲友造成损害,则构成侵权。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诉讼离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当协议离婚无法达成时,一方可通过法律程序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存在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被诉法院的管辖范围。提交诉状后,法院将进行审理和判决。如当事人对判决不满,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包括单方委托鉴定、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三种方式。同时,也介绍了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以及在判断不同鉴定结论证明力大小时的考虑因素。此外,还提到了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