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执行程序 > 执行一般规定 > 民事判决书的有效期限

民事判决书的有效期限

时间:2025-09-22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1105
民事诉讼案件的当事人都希望法院在判决的时候能够偏向自己,在拿到了民事判决书之后看到里面的内容对自己有利,就希望对方能够尽快的落实到判决书的内容。但是有些人不清楚民事判决书的有效期。手心律师网小编给你提供一些意见。

民事判决书是指在判决书生效后到判决内容履行之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判决书的强制执行申请期限为两年,即在判决书生效后的两年内,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强制执行的申请。如果超过了两年期限,判决书的内容仍然有效,也就是说,你仍然享有胜诉的权利,只是不能再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规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于生效的法律文书,一般应由当事人依法提出执行申请。具体而言,涉及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扶育费的法律文书、民事制裁决定书,以及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应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进行执行。

二、撤销或变更法律文书的执行回转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或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人民法院或其他有关机关撤销或变更,原执行机构应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根据新的生效法律文书作出执行回转的裁定,并责令原申请执行人返还已取得的财产及其孳息。如果原申请执行人拒不返还,可以采取强制执行的方式进行。

对于执行回转的情况,应重新立案,并适用执行程序的相关规定。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

    工资强制执行的处理方法,包括向上级法院申请执行、强制执行的措施等。在执行过程中,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存款,扣留、提取收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财产等。通过这些措施,确保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

  • 执行回转的概念

    执行回转的概念、条件和应用场景。执行回转是在案件执行中或执行完毕后,因执行依据被撤销或变更而重新采取执行措施的制度。其条件包括原执行依据正在执行或已执行完毕、执行依据被依法撤销或变更、新的执行依据是其必备条件,并且只适用于原申请执行人取得财产的情况。

  • 被执行人的义务

    被执行人的义务与权利。被执行人需全面履行法律文书的义务,包括报告财产情况、接受询问、强制执行或委托执行、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同时,被执行人也享有申请执行人员回避和委托代理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等权利。被执行人可以提出书面异议或提起诉讼。

  • 什么是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的定义、流程以及相关规定。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保障权利人权利实现。在执行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特定情形,可以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裁定书中应载明执行标的总额、已执行的债权数额和剩余

  • 房屋拍卖的法律程序
  • 合同纠纷判决后的执行时间
  • 什么是强制执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