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和公共部门的采购开支主要依靠法人和公民的税赋和捐赠。为了节省开支、提高透明度和效率,必须采用一种特殊的采购方式。自18世纪80年代英国设立文具公用局以来,许多西方国家通过了专门规范政府和公共部门招标采购的法律,形成了具有惯例色彩的“公共采购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招标采购在国际贸易中的比例迅速上升,招标投标制度已成为国际惯例,并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国际规则,各国政府也加强和完善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和规范体系,对促进国家间贸易和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1782年,英国政府成立了“文具公用局”,负责采购各个机关的公文印刷和用具。随着政府采购规模的扩大,该局发展为物资供应部,专门负责采购政府各个部门所需物品。这标志着近代政府采购制度的开始。
1861年,美国通过一项联邦法案,规定超过一定金额的联邦政府采购必须使用公开招标方式。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财产与行政服务法》,为联邦服务总署提供了统一的政策和方法,确立了联邦政府的绝大多数民用部门由GSA进行集中采购的权利。1946年,美国在联合国经济社会委员会(ECOSOC)的首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名为“国际贸易组织的宪章(草案)”的文件,在该草案的第8条和第9条中首次提出了政府采购的原则,要求各国政府采购遵循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原则。
然而,最初的关贸总协定并未包括政府采购,成为贸易自由化的盲区。为了填补这一空白,世界经合发展组织(OECD)于1979年签署了第一个《政府采购协议》(GPA)。随后,在1987年东京回合时对该协议进行了小幅修改,并于1994年在马拉喀什签署了新的《政府采购协议》,将协议范围扩大到服务合同。
政府采购与法律规定的关系。文章详细阐述了政府采购主体的特定性,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还提到了军事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的特殊性以及政府采购资金的特定性。此外,文章也涉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在政府采购中的特殊情况以及政府采购项目范围的特定性
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的重要性及其立法目的。履约验收旨在评估供应商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并处理可能的质量问题,以保护采购人的合法权益。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了履约验收的具体内容,包括组织验收工作、大型或复杂项目的专业机构参与验收,以及验收方的权利与义务。
财政部发布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通知。通知要求推进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财政部要求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地方分网建设,实现政府采购信息的完整全面发布,包括采购项目全过程信息公开、具体成交记录等。此外,通知还强调了完善信息公开工作机
政府采购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政府采购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和各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采购制度逐渐发展成熟。国际政府采购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通过一系列法案和规范确立了其在政府采购领域的地位,同时也面临着国际贸易组织的宪章草案对政府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