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判决书
(2004)沪二中民三(商)终字第124号
杨之旺(下称原告)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下称被告)之间发生了保险合同理赔纠纷。原告对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不服,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
上诉人(原审原告):杨之旺,男,汉族,1952年11月4日出生,住所地:上海市南汇区大团镇园艺农艺村9组905室。
委托代理人:陆兵,上海陆冰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地址:上海市常熟路8号。
负责人:宁首波,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刘开屏,该公司职员。
1997年8月,原告作为投保人与被告签订了一份保险合同,合同附加了意外伤害和个人住院医疗综合险。原告支付了保险费。被告交付了保险合同,其中载明了被保险人倪林娟的信息和保险金额。原告按时缴纳保险费至2002年8月26日。然而,自2002年8月27日起,原告未支付被保险人倪林娟意外伤害附加险的保费。2003年7月21日,被保险人倪林娟车祸身亡,被告赔付了1万元的身故保险金给原告。原告主张被告应再赔付2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金。
原审法院认为,原告与被告签订的保险合同及附加险是真实有效的。原告按约支付了保险费,被告应承担合同约定的保险责任。然而,原告未支付被保险人倪林娟意外伤害附加险的保费。被告对原告选择不继续投保意外伤害附加险的行为表示接受,并接受原告只续保个人住院医疗综合险的要求。原告未能提供支付被保险人倪林娟意外伤害附加险费用的证据,被告亦否认该事实。因此,原告要求被告赔付2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金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根据以上情况,原审法院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
佛山推出的“消费养老”理财模式引发市民的关注和质疑。该模式实质上是购买万能险,市民在合作商家消费可获得养老金返还。但运作模式和安全性受到质疑,消费者需充分了解合同内容以避免误解。保险协会正在调查其是否合规。同时,消费养老模式存在不确定性和问题,如是否
一起关于海上货物运输险的争议案件。原告向被告投保货物,发现货物因海水浸泡出现大面积锈损,向被告索赔。被告以保单中的锈损免责条款为由拒绝赔偿。经过青岛海事法院审理,认定保单中的“锈*险除外”条款无效,并判决被告需赔偿原告货物损失,扣减部分金额后实际支付
意外险的合适保额问题,指出个人意外保障应为个人年收入的10至15倍,费率相对较低廉。此外,文章介绍了意外险的保障范围,包括外来、突发、不可预见、非本意和非疾病等关键要素,强调了购买保险时应考虑家庭支柱的保障需求,而非未成年子女。
杨某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分公司保险合同理赔纠纷案
杨之旺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之间的保险合同理赔纠纷案。杨之旺提起上诉,要求赔付意外伤害保险金。但法院认为,杨之旺未支付被保险人倪林娟意外伤害附加险的保费,且未能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已支付该费用,因此其要求赔付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