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选举法 >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

差额选举的法律含义

时间:2025-07-23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03880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制定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差额选举制度。此后,历次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修改,差额选举制度都成为修改完善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有关地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差额选举制度。那么,差额选举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差额选举是指在选举中候选人数超过应选人数的一种选举方式,也称为不等额选举。根据选举法或相关章程规定,选举人在选举时可以自由选择投票,而候选人名额多于应当选的名额。

差额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提高

相对于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为选民和代表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从而切实提高选举的民主化程度,更有利于选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代表。此外,差额选举还有助于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同时,差额选举的结果必然导致一部分候选人落选,从而可以增强当选代表的公仆意识和责任心。

差额选举的两种方式

差额选举有两种方式:

1. 直接差额选举

直接差额选举是指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差额选举办法进行正式选举。

2. 预选后正式差额选举

预选后正式差额选举是指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再进行正式选举。

我国差额选举的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1.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

全国人大代表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一律实行差额选举。具体的差额幅度为,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 其他职位的差额选举

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乡、民族乡、镇的人大主席,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1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1人,也可以等额选举。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民族乡、镇的人大副主席,人民政府副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1至3人,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候选人数应比应选人数多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具体的差额数由本级人大根据应选人数在选举办法中规定,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人数超过差额数,实行直接选举的要经过选民反复酝酿、讨论、协商按多数人意见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实行间接选举的则应在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先进行预选。

根据2007年10月的规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选举也实行差额选举。具体选举方式是根据党章的规定,由参加大会的代表和特邀代表按照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进行无记名投票产生。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