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时间:2025-07-02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大家都知道公司是要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但是有些情况公司的股东是要作为被执行人的,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呢?接下来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案例为您分析,供您参考。
一、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20条,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股东、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时,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公司未经依法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的情况下,股东或第三人在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时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时,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因此,在执行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有利于提高执行效率,但也可能会损害被追加人的权利。因此,被执行人的变更与追加应限定在权利义务关系清晰、责任容易认定的情形。对于公司股东在公司法人被注销时在工商登记材料中承诺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情况,是较为容易判断的事实,根据此情况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除此之外,公司法人未经依法清算即被注销的情况下,申请执行人要求追加的可不予许可,引导申请执行人通过诉讼要求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二、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又无财务账目或拒不提供财务账目
根据《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该条规定表明了有限责任公司的法理基础就在于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分离,股东以其出资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股东与公司的财产一旦混同,自然不能得到有限责任的保护。因此,对公司没有财务账目或拒不提供公司财务账目,且不能提供相反证据证明不存在财产混同的情形,可以变更追加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如果该股东提出执行异议,裁定应驳回异议。
三、股东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导致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19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受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公司请求该股东履行出资义务,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时,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公司债权人依照该规定第13条第2款向该股东提起诉讼,同时请求前述受让人对此承担连带责任时,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根据该条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出资义务即变卖股权,且新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新股东也应对此承担连带责任。综上所述,原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即转让股权的情况下,应对公司债务承担相应清偿责任。在此情况下,申请执行人请求法院追加原股东为被执行人时,应予以支持。如果有证据证明新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原股东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情况下,也可以追加新股东为被执行人。如果原股东或新股东对此提出执行异议,应裁定驳回异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什么情况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哪些情况下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首先,公司未经清算即被注销,导致公司债务无法清算时,股东应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可以被追加为被执行人。其次,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且无法提供财务账目时,如果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有限责任逃避债务,可以追加股东为被执行人
-
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我国公司法关于认缴期限未届至股东是否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股东在认缴期限内通常不承担连带责任,但如果公司进行破产清算则例外。文章还详细解释了虚假出资的定义、表现形式以及举证责任的分配。在判断股东是否存在虚假出资时,原则上应由债务人承担举证责任。
-
公司法对股东借款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关于股东借款的规定。对于股东个人向公司借贷的行为,公司法并未具体规定其合法性。但从民法原理和公司法的私法范畴出发,自然人股东向公司借款是合法的。借款的合法性取决于公司章程或制度,上市公司需要更严格的程序,而一般有限公司则相对灵
-
公司执行阶段能追加股东吗
公司执行阶段中是否可以追加股东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四种情况,包括股东出资瑕疵、公司人格形骸化、滥用一人公司人格以及转移、隐匿、侵占公司财产。在执行程序中,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可以追加相关股东为被执行人,并承担相应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知识,被执行人无财产清偿
-
公司法中的股东诉讼权利
-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确认诉讼
-
公司出资人出资不实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