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27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从犯的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的刑事责任与主犯相比较而言,其受到的刑罚处罚要轻。但并不是说所有从犯实际受到的处罚一定比主犯轻。因为主犯可能具有从轻、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而从犯没有这样的情节时,当然不应随主犯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法院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判决,主要是从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来进行量刑。
根据刑法第26条第3款和第4款的规定,对于主犯的刑事责任问题作了专门规定。主犯的刑事责任可分两种情形:
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的刑事责任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犯的刑事责任是同主犯应负的刑事责任相比较而言,比主犯应受到的刑罚处罚要轻。但也不是说,所有的从犯实际受到的处罚一定比主犯轻。因为主犯可能具有从轻或者减轻甚至免除处罚的情节(例如自首),当从犯没有这样的情节时,当然不应随主犯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根据刑法第28条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是被胁迫而参加犯罪的,在主观上不是完全出于自愿或者自觉,在客观上胁从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也比较小,是共同犯罪中社会危害性最小的共同犯罪人。因此,刑法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为了对胁从犯正确地适用刑罚,首先要科学地理解胁从犯的犯罪情节。一般来说,胁从犯的犯罪情节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根据刑法第29条的规定,确定教唆犯的刑事责任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聚众斗殴的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多次聚众斗殴、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等情形下,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将面临刑事处罚,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聚众斗殴中共同犯罪的认定要根据犯罪分子的实际作用大小来确定,不应一概认定为
诈骗罪的共犯和从犯的区别。根据我国刑法,从犯是共犯的一种形式,共同犯罪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诈骗罪的从犯认定标准包括在实施诈骗前的共谋、犯罪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参与次数、行为强
共同犯罪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共同犯罪指的是两人或多人共同故意犯罪,但共同过失犯罪不被视为共同犯罪。主犯指组织或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从犯则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对其应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诈骗罪立案后自愿退还款项的法律处理。根据犯罪情节,主动退还较大金额可减轻处罚,但具体处理还需考虑犯罪情节和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共同犯罪中的从犯认定标准,包括提出犯意、实施行为强度等因素。从犯对犯罪结果作用较小或未起作用,通常受到较轻的法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