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十条的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担任法官。
2、人民陪审员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第六条的规定,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
3、检察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担任检察官。
1、公务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曾被开除公职或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1、律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七条的规定,申请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受过刑事处罚(过失犯罪除外)或被开除公职或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情形之一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律师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其律师执业证书将被吊销。
2、辩护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正在被执行刑罚或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3、司法鉴定人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2015修正)第四条的规定,因故意犯罪或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受过开除公职处分或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不得从事司法鉴定业务。
4、公证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5修正)第二十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因故意犯罪或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被开除公职或被吊销执业证书的人员不得担任公证员。
5、警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2修正)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担任人民警察。
6、外交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外交人员法》第七条的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任用为驻外外交人员。
7、村委会成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修订)第十八条的规定,村民委员会成员丧失行为能力或被判处刑罚的,其职务自行终止。
1、拍卖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2015修正)第十五条的规定,拍卖师应当具备高等院校专科以上学历和拍卖专业知识、在拍卖企业工作两年以上以及品行良好。被开除公职或吊销拍卖师资格证书未满五年的,或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拍卖师。
2、公司董事、监事、高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或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的人员不得担任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3、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被免职的人员自免职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造成国有资产特别重大损失,或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被判处刑罚的人员,终身不得担任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4、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2015修正)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因犯有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或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或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不得担任商业银行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
5、证券从业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2015修正)第十五条的规定,因犯有贪污贿赂、渎职、侵犯财产罪或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的人员不得担任公开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人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14修正)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或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或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证券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6、保险公司董事、监事、高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2015修正)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因违法行为或违纪行为被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取消任职资格的金融机构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自被取消任职资格之日起未逾五年的人员不得担任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因违法行为或违纪行为被吊销执业资格的律师、注册会计师或资产评估机构、验证机构等机构的专业人员自被吊销执业资格之日起未逾五年的人员也不得担任保险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1、破产管理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因故意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不得担任破产管理人。
2、种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高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15修订)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因生产经营劣种子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种子企业或其他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种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高级管理人员。
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修正)第九十一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给予撤职处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4、食品生产经营管理人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修订)第一百三十五条的规定,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八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十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终身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食品检验机构聘用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的人员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
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包括刑罚和情节。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的情节包括防卫过当、义愤杀人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故意杀人罪,如谋财型、复仇型、情欲型、遗弃型、迷信型和寻衅斗殴型等。
徇私枉法罪的身份犯性质,包括其构成要件、身份犯的分类及特征。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特定身份的人,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等。身份犯分为真正身份犯和不真正身份犯,特殊身份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可以是终身具有的,也可以是一定时期或临时具有的。
重大刑事责任的判决标准和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根据《刑法》,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八类重大刑事犯罪,包括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
中国刑法关于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打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需根据被打者的人身损害程度确定。犯罪行为导致他人轻伤以上,将受到法律惩处。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和残疾赔偿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