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欺诈 > 合同欺诈方式及预防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时间:2025-07-24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14252

以假乱真“饰耳目”

合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使用虚假的证明材料,虚构不存在的单位,或者伪造身份证明、冒用他人名义的方式,欺骗他人签订合同,以此骗取钱财,并在得手后迅速逃离现场。

招摇撞骗“唱空城”

犯罪分子通过虚构购销产品、发包工程、投资协作等名目,诱使他人签订合同,并在收到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立即逃跑。

一唱一和“演双簧”

犯罪分子利用媒体和网络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行政机关、国有企业、部队和知名民营企业等单位的名义,以紧俏和滞销商品为诱饵,通过一方需购买某种物品,而另一方能提供此物品的方式来进行欺骗,并诱使第三方参与进来,最终达到诈骗目的。

虚张声势“空手道”

犯罪分子为了证明自己“有经济实力”,使用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为担保,诱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并信任他们,然后通过经济合同诈骗对方的钱财。

先舍后取“钓大鱼”

犯罪分子虽然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但为了实现犯罪目的,他们会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以使对方当事人相信他们的履约能力和诚意,然后与对方签订更大金额的合同,一旦骗取大量钱财,便会立即消失。

高进低出“连环套”

犯罪分子先以高价签订买卖合同,并支付小额定金或货款,通过获取对方的信任,他们设法获得全部货物,然后以低价倾销这些货物,并迅速逃离现场。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

    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认定问题,主要围绕合同诈骗罪中“合同”的性质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展开。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性质应参照现行《合同法》的合同范围。同时,探讨了在经济转型时期一些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如何认定,特别是在没有资金情况下依靠虚构事实骗取资金的情况

  •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

    合同诈骗犯罪的常见手段,包括使用虚假证明材料欺骗他人签订合同、虚构购销产品等名目诱骗他人并立即逃跑、利用媒体发布虚假广告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使用虚假票据等作为担保诱骗对方签订合同以及先履行小额合同骗取大额钱财等连环诈骗手段。犯罪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达到

  • 一万元是否构成合同欺诈罪

    一万元是否构成合同欺诈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合同欺诈罪的构成要件是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达到二万元以上。因此,一万元金额不构成合同欺诈罪,属于治安案件范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

  • 欺诈的概述

    欺诈行为的定义、分类以及法律后果。欺诈是一种故意行为,目的是使他人产生错误认知。在法律上,欺诈行为可能导致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合同无效情形中的欺诈行为,通常涉及损害国家利益或欺骗消费者等行为。欺诈行为的构成需要包括欺诈方的故意行为、受欺诈方的错误意

  • 合同欺诈的定义与分类
  • 伪装诈骗:警惕陌生人的金钱关系
  • 超前点播,欺诈如何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