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庭是刑事案件审理的开始,其目的是为了为实体审理做好程序上的准备。
法庭调查是刑事案件审判的核心阶段。在这一阶段,合议庭在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代理人等的参与下,通过提出证据和对证据进行质证,当庭调查证据,全面查明案件事实,为法庭作出正确的裁判提供事实根据。
法庭辩论是指控辩双方在审判长的主持下,依据法庭调查中已经调查的证据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证据的证明力以及被告人是否有罪、所犯何罪、罪责轻重、是否应该处刑以及如何处罚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在法庭上进行论证和反驳的诉讼活动。法庭辩论活动,既是控方揭露犯罪、证实犯罪的活动,也是辩方据理反驳控诉、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辩论越深入越有利于法庭全面分析判断案情,旁听群众也容易深入了解案件真相和来龙去脉。
被告人最后陈述是指被告人在法庭审理结束之际,就自己被指控的罪行进行最后辩护和最后陈述的活动。这是法律赋予被告人的一项重要权利。从程序上讲,它是法庭审理的一个独立的诉讼环节。被告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案件的判决关系到被告人的切身利益。在作出判决前,再给其一次陈述的机会,听取他对案件的意见,既可以让被告人独立完整地阐明自己的意见,强化合议庭对辩护的印象,也可以弥补在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中辩护的不足之处。这对于法庭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应当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合议庭评议,就是合议庭全体成员共同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进行全面的讨论,评定并作出处理决定的诉讼活动。评议的任务是根据已经提出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和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包括对附带民事诉讼和赃款、赃物进行处理。
律师应与办案机关联系,及时安排会见犯罪嫌疑人。虽然法律规定律师具备相关的权利,但实际行使时仍存在不便之处,侦查机关可能存在抵触情绪,拖延安排会见。在这一阶段,律师应根据理据进行争取,注意方式方法,将律师事务所的公函、要求会见的函交付办案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告知侦查机关律师已正式介入案件,另一方面在发生办案机关推诿拖延时可有相关依据。如果发生不予会见等情况,应区分情况,如确有特殊情况,可等候办案机关通知;如属无理拒绝,则可在48小时后向其主管领导反映相关情况。
除涉及国家机密案件外,刑诉法规定律师可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犯罪罪名及案件事实。律师还可依法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为其代为申诉、控告、检举相关事实。
法律咨询主要是对罪名的解释、量刑的幅度、犯罪的构成等方面向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律师在会见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如查阅法条、相关解释、理论分析及学理解释,至少要使自己可以全面解答所有可能涉及的问题。在特殊情况下,还可通过法律咨询帮助犯罪嫌疑人理清思路。
作为控告申诉,也不可忽视。例如,如果发现刑讯逼供的情况,犯罪嫌疑人除了办案人员外,唯一可以见的就是律师。律师完全可以通过向有关部门揭发违法审讯事实来揭露刑讯逼供。例如,绍兴县废标案中,律师会见中发现伤痕,从而揭发了刑讯逼供的事实并导致了案件的翻案。
了解案情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允许的,但律师可以有策略地尽量多了解案件情况,如向犯罪嫌疑人询问、向办案人员了解(除非制止,律师完全可以大胆地询问下去)。
在会见过程中,律师切记不可带有诱导性发问或提示性语句,不要表达主观意向,不要教犯罪嫌疑人如何回答询问,不要具体涉及案件的办案过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保密工作也非常重要,就案件情况而言,除涉嫌罪名外,律师不可向家属或外界透露。由于刑事案件的特性,律师的行为不可影响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律师在侦查阶段不具有调查权,因此不得开展调查取证。当事人家属往往有要求调查的请求,律师应予以拒绝。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诉讼离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当协议离婚无法达成时,一方可通过法律程序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存在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被诉法院的管辖范围。提交诉状后,法院将进行审理和判决。如当事人对判决不满,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包括单方委托鉴定、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三种方式。同时,也介绍了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以及在判断不同鉴定结论证明力大小时的考虑因素。此外,还提到了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