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
时间:2025-07-12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背景
姜某于1993年12月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2002年5月30日刑满释放(剥夺政治权利至2005年5月29日止)。2004年7月1日又因涉嫌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转逮捕,同年10月26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姜某未上诉。
适用数罪并罚原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的被告人是否适用数罪并罚问题的批复》,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又重新犯罪时,如果所犯新罪无须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在对被告人所犯新罪作出判决时,将前罪尚未执行完毕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和新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
计算剥夺政治权利刑期的不同意见
在审理中,关于如何计算已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或者说尚未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姜某已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应自2002年5月31日起至2004年6月30日止。理由是根据《刑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姜某自2002年5月30日刑满释放后至2004年7月1日因涉嫌犯盗窃罪被刑事拘留直至被判处有期徒刑,因此,已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应计算至2004年6月30日止。第二种意见认为,姜某已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应自2002年5月31日起至2004年10月26日止。理由是姜某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于2004年10月26日才被判有罪,根据法律对徒刑刑期计算的规定,自2004年7月1日起因被羁押而折抵刑期不应视为主刑执行期间。
计算方法的选择
答案取决于被告人在2004年7月1日至10月26日期间是否实际被剥夺政治权利,即在被判有罪前是否执行了该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犯罪人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的权利的刑罚方法,剥夺的权利内容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在司法实践中,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后,其二、三、四项权利自然无法享有。根据《选举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只要被剥夺政治权利未期满,就无法享有选举权。因此,犯罪嫌疑人在被羁押期间至被判有罪前无法享有政治权利,实际上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因此,笔者认为该期间的计算应取决于被告人在2004年7月1日至10月26日期间是否实际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剥夺政治权利中包括哪些政治权利
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根据《刑法》的规定,剥夺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权利,以及担任国家机关和国有公司、企业等领导职务的权利。这些权利的剥夺对个人的政治参与和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
关于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刑期问题。姜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后又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对于如何计算已执行和未执行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自刑满释放后至被拘留期间计算,另一种意见认为
-
剥夺政治权利的日期的确定方式
剥夺政治权利日期的确定方式。对于判处死缓、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其政治权利从判决生效之日起剥夺;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起始日期与管制刑期相同;对于拘役、有期徒刑、死缓期满后剥夺政治权利的,从主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开始执行。
-
剥夺政治权利的含义
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适用方式及具体应用场景。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刑罚方法,剥夺犯罪人参与国家管理和政治活动的权利。其适用方式分为附加适用和独立适用。附加适用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及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独立适用则适用于罪行较轻
-
刑法第54条:剥夺政治权利的定义
-
剥夺政治权利主刑期间有案底吗
-
剥夺政治权利由谁执行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