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陪审员法》第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时,如果涉及以下情形之一,将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庭审:
(一) 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案件;
(二) 引起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
(三) 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案件。
对于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不适用上述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陪审员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以下第一审案件时,将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庭审:
(一) 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且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案件;
(二) 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 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四) 其他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刑事简易程序相比普通程序具有较大的简化,但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 刑事简易程序仅适用于第一审程序,不适用于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二) 刑事简易程序只能由基层人民法院适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虽然也有第一审案件,但不能适用该程序。因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罪以及可能判处无期徒刑和死刑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或者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三) 适用刑事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犯罪轻微。重大疑难、复杂的以及涉外的刑事案件不适用刑事简易程序。
(四) 刑事简易程序是为了实现快速审判而对普通程序进行的简化。简化的内容包括审判组织的简化、法庭审判程序的简化以及审理期限的简化等。简化的程度由法律明确规定,而不是由法院、检察院或当事人决定。
(五) 审判组织更为简便,可以实行独任制。
关于变更诉讼请求时间的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民诉法意见》和《民诉证据规定》,原告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需在法庭辩论结束前和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但实践中存在争议和宽松处理的情况。对于变更诉讼标的和诉讼标的额的不同情况,需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民事诉讼的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一审程序包括起诉、立案、排期开庭、开庭审理、宣判等环节,二审程序则包括立案、开庭、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环节。在宣判后,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满,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申请再审。
诉讼离婚的具体流程和步骤。当协议离婚无法达成时,一方可通过法律程序起诉离婚。起诉离婚需符合四个条件,包括原告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存在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以及属于被诉法院的管辖范围。提交诉状后,法院将进行审理和判决。如当事人对判决不满,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包括单方委托鉴定、双方协商确定鉴定机构和法院指定鉴定机构三种方式。同时,也介绍了最佳证据规则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以及在判断不同鉴定结论证明力大小时的考虑因素。此外,还提到了证据保全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