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投标专用章经过法定的刻制程序,就可以认定为公章。仅仅将公章的范畴限定为法人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是不全面的。我国对公章的认定并没有严格的约束,一般来说,如果投标专用章经过了法定的刻制程序,并在公安部门备案,并且到公安部门指定的场所刻制,最后到工商部门备案,就可以认定为公章。然而,如果投标专用章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刻制,并且没有在相关部门备案,那么就不能将其视为公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第三十四条规定,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根据第三十五条规定,开标由招标人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
根据第三十六条规定,在开标时,投标人或其推选的代表应当检查投标文件的密封情况,也可以由招标人委托的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和公证。经确认无误后,工作人员应当当众拆封,并宣读投标人名称、投标价格和投标文件的其他主要内容。招标人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前收到的所有投标文件,都应当在开标时当众拆封和宣读。开标过程应当记录并存档备查。
根据第三十七条规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由招标人的代表和相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为五人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招标人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评标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或影响评标的过程和结果。
根据第三十九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可以要求投标人对投标文件中含义不明确的内容作必要的澄清或说明,但是澄清或说明不得超出投标文件的范围或改变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
根据第四十条规定,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如果有标底,应当参考标底。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招标人根据评标委员会提出的书面评标报告和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招标人也可以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人。特定招标项目的评标有特别规定的,应从相关规定中遵循。
投标人在参与投标过程中应注意的要求和条件。包括资质要求、工期、签字章印、格式、表述一致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报价适应性等方面。投标报价要合理具备竞争性,同时投标文件应经过多人核对,确保完整、规范、语言严密。最后,投标文件的递交必须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完成,否
投标专用章是否属于公章范畴的法律问题。律师指出,如果投标专用章经过法定刻制程序并在相关部门备案,可认定为公章。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关于开标和评标的详细规定,包括开标过程、评标委员会的职责、保密要求等。
中标合同未实施的中止方式。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中标人在中标后签订合同未实施时,若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丧失商业信誉等情形,可中止合同履行。文章还介绍了中标的法律流程以及最新的相关法律规定,包括中止履行的条件、通知对方、恢复履行和解除合同的情形。
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工程承包人的法律规定。依据相关法律,建设单位不得直接指定分包人,必须通过招标程序确定分包工程承包人。同时,招标人、监理人员、行政部门的责任及违法行为处理也进行了详细阐述。若违反规定,影响中标结果,中标将被视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