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
时间:2025-09-25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共同犯罪的主体范围
在挪用公款罪中,关于共同犯罪的主体范围存在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仅限于挪用人和使用人,其他人不能构成该罪的共犯。这是因为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4月6日通过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明确规定:挪用公款给他人使用,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公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另一种观点认为,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不仅限于挪用人和使用人,非使用人也可以构成该罪的共犯。根据刑法总则中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应适用于刑法分则中所有共同故意犯罪,不仅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参与策划并积极帮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非使用人,也应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在这两种观点中,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
二、使用人与挪用人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
使用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共同的挪用故意和共同的挪用行为,而不在于其对被挪用的公款是否使用,以及是否明知使用的款项是否属于公款。如果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取得挪用公款的,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定罪处罚。相反,如果使用人与挪用人没有共谋,没有参与实施挪用公款的活动,即使使用人明知是被挪用的公款而使用的,也不能认定其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 对使用款项的公款性质是否明知:使用人只有明知使用款项的公款性质,才能对侵犯公款的使用权有认识,从而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一些观点认为,使用人只要知道资金来源的非法性,就可认定使用人有挪用的故意,至于挪用款项的性质可以不加考虑。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使用人虽然对款项来源的非法性有所认识,但如果并不清楚挪用的是公款,就没有形成共同的挪用故意,因此不能以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论处。2. 对挪用行为的挪用性质是否明知:仅有使用人对使用款项的公款性质的明知,还不足以认定使用人和挪用人构成共犯。只有确认使用人与挪用人之间有犯意联络才能认定使用人与挪用人构成共犯。因此,《解释》第八条将共犯仅限于与挪用人共谋指使或者参与策划并取得挪用公款的使用人。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认定挪用公款罪的共同犯罪
挪用公款罪中共同犯罪的主体范围认定问题,包括挪用人、使用人以及非使用人是否可能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文章指出,使用人是否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共同的挪用故意和共同的挪用行为,而不在于是否明知使用的款项是否属于公款。文章对两种不同观点进
-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其他犯罪的区分
赌博行为的认定及其与诈骗和抢劫等犯罪的区分。赌博罪与其他犯罪的区分主要在于主观上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客观上是否具有聚众赌博等行为。对于赌博罪的量刑标准,根据刑法规定,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罚。同时,文章也详细阐述了赌博罪与诈骗罪和抢劫罪的具体区分和定罪情
-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
贪污受贿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分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贪污受贿犯罪侵犯了国家廉政建设制度,被列为专门章节,作为独立的类罪。构成要件包括侵害国家廉政制度的行为,情节严重,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为故意构成。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打击是当前反腐
-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
间谍罪的量刑标准,包括相关法律规定中的有期徒刑和附加刑如死刑的应用情境。对于自首或有立功表现的间谍犯罪分子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境外受威胁或诱骗参加敌对组织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不追究。在认定间谍罪时,需满足针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等标
-
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刑事责任
-
电信诈骗的追回问题
-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辩护词:陈XX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