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 >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的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的研究

时间:2025-09-09 浏览: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2294

摘要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剧增,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为此,我国应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的相关新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进行反思和探索,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确保程序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探索模式

引言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日益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的改革探索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维护社会安宁稳定和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有助于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通过教育全力挽救犯罪未成年人,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人权,维护法律秩序的稳定,推动权力运行符合法治要求。

一、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现状及适用逮捕措施情况

1. 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现状

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现有约4亿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近年来,虽然防治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成年人犯罪数量仍居高不下。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推进,未成年人涉网犯罪、涉毒犯罪、涉财犯罪等问题日益突出,未成年人犯罪组织化程度增强,犯罪低龄化和作案手段成人化、暴力化倾向明显。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其中“两抢一盗”占未成年人涉嫌犯罪总数的60%。

2. 审查逮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人审查逮捕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适用过于成人化,缺乏司法实践操作性。应细化逮捕标准和条件,建立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的机构,制定细化的不捕标准,确保逮捕决定符合法律原则和精神。2. 逮捕替代措施存在缺陷,未能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社会教育对策的功能。应加强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社会教育,建立完善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体系。3. “构罪皆捕”的现象普遍,逮捕率与公安机关的考核挂钩。应建立律师提前介入机制,赋予律师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阶段的介入权,确保逮捕决定符合法律要求。

二、域外少年司法理念之借鉴

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对少年儿童的保护和关注逐渐增加。各国的积极参与促成了一系列有关少年司法的国际准则的制定,形成了共同的少年司法理念。这些理念包括国家亲权、刑罚个别化和保护主义优先。这些理念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

三、改革与完善的思考

为减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检察机关应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努力探索预防、矫正、惩治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路。具体措施包括:

1. 专门办理制度以及细化逮捕标准和条件

应细化逮捕标准和条件,建立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审查逮捕的机构,确保逮捕决定符合法律原则和精神。建立未成年人宽严相济刑事案件登记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依据。

2.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进行品行调查

在办理审查逮捕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除进行事实和证据的审核外,还需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性等情况,以找出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真正原因,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 意见听取制度,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在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时,应充分考虑被害人的利益和意见,避免对被害人实体权益的侵犯。

4. 建立律师提前介入机制

赋予律师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阶段的介入权,确保逮捕决定符合法律要求。建立律师提前介入机制,允许律师向检察机关发表意见、提供线索,促进审查逮捕决定的合理性和公正性。通过以上措施的改革与完善,可以建立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推动权力运行符合法治要求。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的改革

一、引言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程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然而,这些改革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二、问题与困境

1. 律师的角色不明确:新刑事诉讼法在规定律师作为辩护人的权利时,对律师在侦查、审查逮捕阶段的权利未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律师无法充分行使权利。2. 律师权利救济和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规定律师的救济权能,使律师介入权缺乏法律保障,可能导致律师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而没有及时的追究问责制度。

三、保障措施

1. 办案方式的转变:新刑事诉讼法要求对未成年犯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办案人员应熟悉未成年人的特点,具备专业化水准。2. 辩护人问题:建议建立律师担任未成年犯辩护人制度,提供辩护人的服务,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3. 限制适用逮捕问题:在适用限制逮捕措施时,要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公检法机关需在审查逮捕工作中技术性地处理问题。4. 讯问时法定代理人到场问题:明确规定讯问未成年人时法定代理人到场制度,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诉讼权益。5. 社会调查问题:建立未成年犯社会调查员制度,负责进行社会调查,为办案提供依据。

四、完善工作机制

1. 建立以律师为主的辩护人制度,提供律师的服务,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 建立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捕评价机制,定期评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配合情况和改过自新情况,调整逮捕措施的宽严程度。3. 完善看守所提审工作制度,允许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参与讯问,确保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4. 建立未成年犯社会调查员制度,由公检法三机关共同聘任,进行社会调查,为办案提供依据。5. 构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五、结束语

通过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逮捕程序的改革,可以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然而,仍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构建全方位的预防和保护体系,共同努力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 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的研究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剧增,审查逮捕程序存在立法不足和执法理念陈旧等问题。文章建议借鉴外国少年司法理念,结合新刑诉法规定,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体系,保障程序人性化、合理化、合法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

  • 中国童工的年龄界定

    中国关于童工的年龄界定和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童工是指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且禁止各类单位招用童工。但在文艺、体育等特殊领域,若获得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员。此外,学校、培训机构可组织未成年人进

  •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 第二十一条行政拘留不执行的情形
  • 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 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区别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