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 >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时间:2025-09-04 浏览: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32707
据介绍,近年来,利用网络对未成年人实施侵害的案件也逐渐增多,今天公布的案例中,有3起都是未成年女性因网聊而发生的刑事案件。胡伟新表示,未成年人不能轻信通过网络结识的陌生人,不能在网络上透漏个人信息,更不能孤身和网友见面,以免造成人身威胁。接下里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减少犯罪发生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了解他们的交友情况,及时干预和引导,以防止犯罪分子利用机会犯罪,从而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

案例概述

最高院今天公布了一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该案还涉及一起强迫未成年人劳动案和一起家长因婚外情而伤害未成年子女的案件。

据胡伟新介绍,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体呈下降趋势,每年大约有5万件左右,占全部刑事案件的4%左右。

曾冰故意伤害案

基本案情

2012年5月,被告人曾冰通过人介绍认识了现任丈夫许某,随后与许某以及许某与前妻生育的女儿小佳一起生活。为了阻止许某与前妻联系,曾冰经常发脾气,怀孕后更加严厉地对非亲生的小佳进行责骂和虐待。

2013年1月1日下午5时,曾冰要求小佳洗澡,但小佳哭闹不愿意。曾冰一怒之下,用手打和推小佳的脸和颈部,导致小佳摔倒并头部受伤。起初,曾冰并未在意,但之后小佳开始出现神志不清、呕吐和昏迷等症状。曾冰才叫亲戚一起将小佳送往医院抢救,但由于伤势严重,小佳于1月7日死亡。法医鉴定结果显示,小佳死于重型颅脑损伤,左额顶部出血和脑干功能衰竭。

当晚10时许,警方在医院将曾冰抓获。由于曾冰当时怀孕,警方和检察机关分别在2013年1月2日至2014年6月30日期间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2014年7月1日,曾冰被批准逮捕。同年7月7日,检察机关向一审法院提起公诉。

裁判结果

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人民法院经开庭审理后,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曾冰有期徒刑十四年零三个月。一审宣判后,曾冰认为量刑过重提起上诉,认为:1.原判认定上诉人犯故意伤害罪属适用法律错误,其行为属于过失致人死亡,上诉人与被害人共同生活期间一直对其照顾有加。案发时上诉人只是出于教育的目的打了被害人几下,小孩摔倒死亡并非其所愿,且现实中家长教育致小孩死亡有许多案例都是以过失致人死亡定罪处罚。2.被害人父亲曾对上诉人表达过谅解的意思。3.原判未充分考虑其悔罪态度及父母年老、儿子年幼的情形。请求二审法院予以改判。

清远中院经二审审理查明事实后认为,虽然从上诉人曾冰在小佳昏迷后送医院抢救等情况看,其并不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但是从其殴打方式和部位,以及被害人头部受伤严重程度等伤害后果来看,可以推断上诉人在实施殴打时的力度,显示其主观上对危害后果的放任,因此一审认定构成故意伤害罪是正确的。对于曾冰上诉提出其有积极赔偿的情节,经查属实,同时考虑到该案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且案发后上诉人积极将被害人送医救治,留在医院守候没有逃走,遂改判曾冰有期徒刑十二年。

典型意义

每年都有孩子被父母或家庭成员打死的报道。孩子是父母的骨肉、家庭的希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为什么一些父母忍心一次次地伤害孩子呢?这是因为很多人仍然认为家长打骂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认为“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正确的教育观念。

错误的管教观念是导致对孩子施暴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生活困难、工作压力大、未婚先育没有条件抚养、孩子身体智力缺陷或残疾、重男轻女、父母有恶习、品行不良和精神心理异常等也导致了这种伦理惨剧频发。

这类案件反映出,由于未成年人弱小,一些父母并没有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而是将其视为私有财产或物品,甚至将其当作出气筒、泄愤目标或报复工具。

虽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监护人“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但在社会观念尚未完全将“父母打孩子”纳入法制视角的情况下,除非打孩子导致伤害、致残或致死,父母很难受到法律制裁。在干预机构和措施方面,还远未达到保护儿童免受家庭暴力伤害的程度。因此,有必要站在保护儿童的立场上,认识到家庭暴力对儿童的伤害,并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注和保护,对施暴的犯罪分子给予严厉惩罚。同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遏制这种不良现象,保障孩子的生命尊严不受侵害。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院公布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故意伤害案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 教唆犯的刑罚如何确定

    教唆犯的刑罚确定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教唆犯应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教唆未成年人犯罪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者未实施犯罪,教唆犯可从轻或减轻处罚。此外,还介绍了故意伤害罪的刑法规定。

  • 未成年人偷自家财物是否构成犯罪

    未成年人偷自家财物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根据《刑法》的规定,未成年人偷自家财物通常不会构成犯罪,但需要家长加强教育和引导。文章还介绍了《刑法》中关于盗窃罪的规定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内容。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并考虑责令家长或政府进行管

  • 未成年孩子是否可以断绝关系

    未成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以及他们的人身权利。根据中国的婚姻法,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责任,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不能断绝关系,但收养关系可以解除。未成年人有人身权利如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等,这些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

  • 不满十八周岁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吗
  • 故意伤害未遂重伤怎么判
  • 已满14周岁就可以构成故意伤害罪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