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解决方案 > 合同纠纷 > 合同的效力 > 欺诈性合同效力待定
欺诈性合同效力待定
浏览:5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49325

导读

欺诈性合同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和谐的经济秩序建立,通常还会损害受欺诈方的利益,所以在欺诈性合同中,受欺诈方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该类合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欺诈性合同的相关规定和解决方法吧!

概念解读

合同欺诈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做出违背其真实想法的意思表示,订立或者履行合同的行为。合同欺诈方往往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订立合同为手段,用虚构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司财物的行为。欺诈性合同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和谐的经济秩序建立,通常还会损害受欺诈方的利益,所以在欺诈性合同中,受欺诈方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该类合同。

撤销权的行使

因欺诈而订立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合同的受欺诈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以起诉或者申请仲裁的方式行使撤销权。

行使撤销权后,合同自始无效。

参考案例

2001年3月,a向摄影器材公司b购买了一步商品标签上表明产地为韩国的、价格为23000元的数码相机一部。a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此相机性能很不好,怀疑是假货。a于是把相机送往进出口商品检验局鉴定,鉴定结果是该相机不是韩国生产。a认为b公司在经营中存在误导和欺诈行为,于是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撤销该合同,并且赔偿自己的损失。

本案中,摄影器材b公司将不是韩国生产的数码相机作为韩国生产的相机销售给了原告a,销售过程中b公司没有提供商品的真实信息,做了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损害了a的权益。根据《合同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此合同为可撤销合同,法院支持原告a要求撤销该合同的诉讼请求,判决撤销该合同,该合同自始无效,同时被告应返还原告23000元,原告将购买的相机退还被告。

法律依据

《合同法》

第五十四条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第五十八条 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六十八条 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解决方法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委托合同是指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在委托合同中,委托人委托受托人去办理事务,委托合同具有一定的人身性质,通常以当事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在受托人没有过错的情形下,委托合同解除或者委托事务不能完成的,委托人应当向受托人支付

  • 欺诈性合同效力待定

    欺诈性合同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利于和谐的经济秩序建立,通常还会损害受欺诈方的利益,所以在欺诈性合同中,受欺诈方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该类合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欺诈性合同的相关规定和解决方法吧!合同欺诈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

  •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在造成较大损失的一方,可以行使撤销权,撤销或者变更合同。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的相关法律规定和解决方法吧!张某表示不能撤销,双方争执不下。王松以重大误解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撤销该合同。王松是对合同标的性质、价值或报酬

  •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合同一方迟延履行合同的,另一方可以根据相关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行使合同的解除权。在行使合同解除权时,迟延履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非违约方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非违约方享有合同解除权。(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

  •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 一方的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如何订立合同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