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特殊侵权 > 其他特殊侵权 > 紧急避险构成条件

紧急避险构成条件

时间:2024-08-03 浏览:4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0115
正当防卫大家应该都是知道呢,那么紧急避险你知道吗?在实践中,该如果认定一个行为是不是紧急避险呢?也就是说,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有哪些?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针对这个问题搜集整理了以下资料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可以帮到你。

紧急避险的构成条件

避险意图

紧急避险构成的主观条件是避险意图,即行为人实施紧急避险的目的在于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为了排除其社会危害性,行为人实施紧急避险必须是为了保护合法利益,而不是非法利益。例如,脱逃犯为了逃避公安人员的追捕而侵入他人的住宅,不能认定为紧急避险,而应负刑事责任。

避险的对象

紧急避险是通过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这一点对于区分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危险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正当防卫;如果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不同是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

避险起因

避险起因是指只有存在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危险时,才能实施紧急避险。如果没有危险的存在,就不存在避险。一般来说,造成危险的原因包括人的行为、自然界的力量以及动物的侵袭。在这些原因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造成危险的情况下,可以实施紧急避险。如果实际上并不存在危险,但由于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善意地误认为存在这种危险而实施所谓的紧急避险,这在刑法理论上被称为假想避险。

避险时间

紧急避险的时间条件是指正在发生的危险必须是迫在眉睫,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已经直接构成威胁。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施紧急避险。否则就是避险不适时。例如,海上大风已经过去,已经不存在对航行的威胁,船长这时还命令把货物扔下海去,这就是避险不适时。船长对由此造成的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

避险可行性

紧急避险的可行性条件是指只有在没有其他方法可以避免危险的情况下,才允许实施紧急避险。这也是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由于紧急避险是通过损害一个合法权益来保全另一个合法权益,对紧急避险的可行性必须进行严格限制,只有当紧急避险成为唯一可以避免危险的方法时,才允许实施。

避险限度

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对于如何衡量紧急避险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一般认为,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与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权益都是法律所保护的,只有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情况下,紧急避险才是对社会有利的合法行为。因此,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明显大于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

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根据刑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那些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这是因为在紧急危险发生时,这些负有特定责任的人应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履行其特定职责,而不允许他们以紧急避险为由临阵脱逃或玩忽职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车辆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损害,保险公司能不赔吗?

    车辆未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损害时,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赔偿的问题。文章解释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和条件,包括“道路”、“车辆”和“交通事故”的概念,以及构成交通事故的具体条件。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紧急避险行为与民事责任的关系,以及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相

  • 确定赔偿数额的标准

    确定赔偿数额的三种标准。首先是基于受害人在名称权受到侵害期间的财产利益损失为标准;其次是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而获得的财产利益为标准;最后是在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评估来确定赔偿数额。评估因素包括侵权行为的程度和情节等。在确定赔偿数额时,一般不应

  •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种类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

    特殊侵权行为的定义和种类。特殊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不同,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雇员受害赔偿、雇佣人损害赔偿等纠纷。此外,还涉及产品责任纠纷、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等。特殊侵权行为应适用民法上特别责任条款的规定,用于处理致人损害的行为。

  • 诉讼程序
  • 案情回放:搬卸工告老板获损害赔偿
  • 紧急避险的构成要件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