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是公司ERP项目的实施负责人。现在他非常苦恼,因为ERP项目实施了大半年,项目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到底是ERP软件问题,还是ERP实施出了问题呢?他召集全体项目组成员和ERP厂商代表开了个没完没了的会议。结果厂商实施顾问说,不是ERP软件的功能达不到,而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太差了,达不到ERP的实施要求。正如没有打好基础就直接在沙堆上建高楼大厦,发生倒塌是必然的事情。
为什么ERP实施前要做好基础管理
一、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很少有人考虑到企业基础管理是否满足了ERP的实施要求。实际上,基础管理是决定或影响企业实施ERP成败的关键因素。基础管理主要体现在企业如何抓好日常管理,如何将企业战略细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则和制度。基础管理主要包括标准化、定额、计量、信息和规章制度等五个方面。只有在ERP实施之前,企业先做好基础管理工作,才能确保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二、基础管理的关键要素
(1) 流程标准化:企业的经营活动由许多流程构成,实施ERP系统就是将这些流程整合起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流程缺乏标准化对于急于实施ERP的企业是致命的,因为没有先把流程合理化、标准化就去把流程固化到ERP系统里,企业在处理业务时就必然会感到不顺畅。因此,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必须先做好流程标准化工作。(2) 数据准确:数据在ERP应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高质量的数据,ERP应用就没有意义,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失败。企业必须做好基础管理的定额和计量工作,以保证ERP数据的质量。(3) 规章制度:ERP实施需要企业的管理制度规范化。基础管理薄弱的企业往往存在非规范化的管理方式,与ERP实施所要求的规范化制度相违背。为了确保ERP实施的顺利执行,企业必须建立规范化的制度,使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都处于受控之中。
企业解决基础管理薄弱的策略
一、流程标准化
企业在应用ERP之前,应先将流程形成制度化、标准化以及表单化。建立明确的流程框架,通过基础管理建设使企业的事件纳入标准化、规范化、表单化的流程管理,以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
二、制度规范化
企业需要制定一套规范化的控制系统,使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都处于受控之中。决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权责明晰化、措施具体化和控制过程化,确保ERP实施的顺利执行。
三、数据准确
企业需要认真做好定额和计量工作,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只有认真做好计量工作,才能保证计量数据的有效性,从而获得高质量的ERP数据。
总结
夯实的基础管理是ERP实施成功的基石。企业在实施ERP之前,必须加强基础管理,使日常工作步入专业化、制度化的轨道。只有打好基础管理,才能确保ERP系统的顺利实施和运行。如果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不愿意解决问题,就不应该匆忙进行ERP建设,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实施ERP系统,效益注定是不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