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事人得知强拆消息,应及时转移贵重物品,特别是小件的贵重财物。为防止财物丢失,当事人应保留相关证据以维权。对于大件物品如电视、电脑、冰箱,取证相对容易,但对于体积小、价值高的物品如项链、手镯等,很难证明其存在。当事人如果无法提供相应证据,其主张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因此,如果房屋可能遭遇强拆,被拆迁人应提前录像屋内屋外环境,作为证据保存。
此外,为便于后期维权,被拆迁人应清点和估计财产价值,列出财产价值清单。这样在发生强拆后,可作为申请赔偿的依据。
如果拆迁队强行拆房,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保留好报警的电话记录。警方的出警记录是认定强拆主体和时间的重要依据。即使警察不出警,当事人也可起诉其不作为。因此,在强拆来临时,报警是十分必要的,当事人不可忽视。
此外,如果拆迁队到达现场后实施强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当事人应及时利用手机等设备记录强拆现场的情况,以保留证据,便于后期维权。
一旦强拆发生,已无法挽回,此时只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权,尽可能弥补损失并获得补偿。当事人应立即联系征地拆迁方面的专业律师,利用律师的法律知识和诉讼、谈判技巧,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行政机关非法强拆,当事人有权申请国家赔偿。具体而言,申请国家赔偿的基本要求和程序如下:
首先,提出赔偿申请。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赔偿请求人应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要求,也可在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如果赔偿请求人无法书写申请书,可委托他人代书,也可口头申请并由赔偿义务机关记录。
其次,根据赔偿机关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情况如下:
关于拆迁程序的问题,指出未签字就实施强拆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前需进行公告并限期要求当事人自行拆除。同时,《物权法》为房屋拆迁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强制拆迁仍需依法进行。文章还提及了关于建设单
司法强拆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司法强拆需满足申请人适格、申请期限合法、被申请人履行法定义务三个条件。法律规定包括先补偿后搬迁、禁止非法方式迫使搬迁以及强制执行条件等。
农村空心房的定义、政策规定及其整治面临的问题。国家为解决长期闲置的空心房占用土地资源的问题,出台了拆除政策,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闲置房屋。各地的空心房退出拆除补偿标准不一。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农村宅基地和房屋拆迁的补偿办法。
强制拆迁的法律程序及步骤。在作出责成决定后,政府需提前通知被拆迁人并进行宣传解释工作。若被拆迁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自动搬迁,则可实施强制搬迁,并需组织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负责人作为证明人,公证部门进行证据保全。拆迁物品需妥善存放并通知当事人领取。执行时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