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贷款的诉讼时效是保全信贷资产的前提和基础。即使是目前已经陷入经营困境或者停止经营的企业也应保全诉讼时效。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是不断变化的。现在缺乏还贷能力的企业日后也有获得发展的可能。而一旦丧失了诉讼时效,当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有了还贷能力后,银行也因丧失了胜诉权而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提起诉讼是中断诉讼时效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在信贷工作实践中,银行要注意灵活运用公证催收、律师见证催收、支付令等非诉讼方式来高效、经济地保全诉讼时效。对于在行政干预情况下而发放的贷款,可以考虑在行政机关的协助下保全诉讼时效。
应将保全贷款诉讼时效工作制度化,将保全贷款诉讼时效的责任落实到人,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或者抽查,对丧失诉讼时效的,要查清事实,区分责任,严肃处理。
应完善银行现有的信贷台帐系统,增加有关贷款诉讼时效方面的内容,运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促进贷款诉讼时效的保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对于一些恶意逃废银行债权、涉嫌诈骗贷款的借款人,保全贷款的时效,仅靠信贷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要时可以借助司法机关的力量进行保全。
规范的贷款档案管理是保全诉讼时效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应建立并完善有关信贷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信贷业务档案的定期检查和不定期制度,同时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精确性。
民间贷款高利贷的利率限制、相关法规与应对方法。文章指出合法借贷利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档期贷款利率的四倍,最新的规定表明民间借贷年利率不得超过36%。对于高利贷问题,债务人可选择不偿还超出法律标准的利息,但仍需偿还本金和合理利息。高利贷引起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民间放高利贷的合法性问题。民间借贷的利率应不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高利贷的人死后,其家人需还款,但还款金额有限。高利贷认定涉及民间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4倍的部分可以不还,但本金和合理利息需偿还。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
中国法律中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对于起诉后撤诉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本文从撤诉后重新起诉的角度阐述了诉讼时效不中断的理由,包括促使当事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撤诉是对起诉的完全否定以及避免滥用诉讼权利的原则。
高利贷借款时效问题的处理方法以及高利贷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针对借款时效问题,提出了通过重新签署借条、不写明还款日等方式防止超过诉讼时效。高利贷以高利率向借款人提供贷款,造成许多悲剧,对借款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冲击。此外,高利贷也对金融秩序带来压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