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流程 > 开庭如何确定人民陪审员

开庭如何确定人民陪审员

时间:2025-02-06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2248

如何确定人民陪审员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规定,法院在开庭审理案件时,会从备选人民陪审员中随机选择与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合议庭人数为单数。

人民陪审员的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五条的规定,公民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 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年满二十八周岁
  • 遵纪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 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一般来说,担任人民陪审员需要具备高中以上的文化程度。

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人民陪审员的产生方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 个人申请
  • 所在单位、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人民团体推荐
经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进行资格审查后,由基层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根据法律规定,通过上述方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不得超过陪审员名额数的五分之一。

合议庭的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合议庭可以由法官担任审判长,组成三人合议庭,也可以由法官三人与人民陪审员四人组成七人合议庭。

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提高案件质量

人民法院面临着当事人诉求日益复杂多样而法院人员不足,司法资源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法院需要发挥人民陪审员作为“审判员”的作用。人民陪审员可以从社会经验、社会道德和专业知识等方面对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与专业法官形成思维上的互补,提高法院的审判质量。

民事调解员作用

在民事审判中,法院注重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贴近人民群众的优势。法院鼓励人民陪审员参与诉讼调解,利用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掌握不同专业知识的特点,为当事人答疑解惑,促进达成和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

监督员作用

人民陪审员在参与审判过程中,不仅与审判员“同审同权”,还可以发现审判程序和实体处理中的问题,以及法官办案中的不廉洁行为。人民陪审员有权及时向院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有效地发挥了监督员的作用。

法制宣传员作用

人民陪审员来自各行各业,与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法院可以利用他们与群众容易沟通的特点,在案件调解中让他们宣传法律、宣传法院、讲解法律,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同时,人民陪审员具有本职工作和“法官”的双重身份,可以更好地向周边的群众进行宣传,解答他们的法律问题,节约了司法资源,为法律咨询者和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和诉讼成本。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民陪审员的培训与管理

    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管理及其制度价值。人民陪审员需按计划接受培训,以了解法律法规和审判程序,掌握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现了司法为民、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的价值,拉近了法院与群众的距离,保障了审判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 二审:人民陪审员的参与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二审程序,特别是涉及人民陪审员参与的情况。在发回重审或再审的案件中,需按一审程序组成合议庭并要有陪审员参与。简易程序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理,而二审案件则由审判员组成。文章还详细描述了二审的立案、开庭等流程。

  •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区别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区别。人民陪审员身份临时且随机选取,而法官具备固定身份和专业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法院根据审判需要确定,且候选人的筛选和审查过程严格。审判人员在一定情形下需要回避,如与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等,以确保公正处理案件。

  • 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的能力

    人民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的能力及其在审判中的相关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是在法庭审判过程中与法官一同参与审判案件的公民。其人事管理由人民法院的政工部门负责,而日常管理则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理部门。担任人民陪审员需满足一定条件,包括拥护宪法、有选举权等。

  • 什么是刑事处罚
  • 不具备担任辩护人的条件有哪些
  • 抵押物可以被其他法院查封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