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开庭应诉程序
时间:2024-04-27 浏览:3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法院开庭应诉程序
一、法院开庭程序概述
法院开庭程序包括以下五个程序:
- 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并宣布法庭纪律。
- 审判长宣布开庭,并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相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 进行法庭调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 当事人陈述;
- 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 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
- 宣读鉴定意见;
- 宣读勘验笔录。期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 进行法庭辩论,按照以下顺序进行:
- 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 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 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 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 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二、原告应注意事项
作为原告,参与法院开庭应诉程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按照传票上规定的时间,准时参加诉讼。
- 携带本人身份证,以及起诉状等诉讼文书。
- 携带所有证据的原件,如果有证人出庭作证,需要让证人亲自来法庭并携带身份证。
- 在开庭时要遵守法庭纪律。
- 如果法院主持调解,需要有一个调解的最低底线。
- 如果有代理律师,要注意在法庭上控制发言,切中要害,避免说多了而错漏。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予立案的理由
人民法院不予立案的六种情形,包括违法起诉、涉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以及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事项。同时,也列举了法院应当立案的五种情形,包括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执行案件以及赔偿申请。
-
哪些罪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
中国刑法规定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特别是对于故意伤害罪和抢劫罪等犯罪,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暂缓起诉作为一种特殊的起诉方式,符合公诉条件但符合一定条件的案件不提起公诉更符合公共利益,同时必须规定缓诉期间和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义务。
-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
消费公益诉讼的界定和法律处理。消费公益诉讼源于罗马法中的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的狭义公益诉讼和公民等提起的私益诉讼。处理时需区分两种诉讼方式,遵循双轮驱动原则,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处分权。《解释》规定了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的交叉处
-
财产查封的时限
该摘要主要介绍了非法经营罪判决书的内容和相关法律依据。首先,判决书包括被告人的基本情况、辩护人和公诉人的情况。其次,判决书认定了相关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依据。最后
-
交通事故赔偿金民事起诉状范文指导
-
行政诉讼怎么要求赔偿
-
刑事案件办案流程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