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符合抗诉条件。即同级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已经生效的行政判决以及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管辖权异议等行政裁定,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已经生效的民事调解、行政赔偿调解涉及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
2. 宜于原审法院再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规定,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包括:(一) 原审人民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二)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三) 原判决、裁定经过原审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四) 其他不宜指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情形。对于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案件,不得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对于不宜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但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应当直接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的流程。当事人对不服的民事判决、裁定可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院将审查并决定是否立案,如立案则对法院民事审判活动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抗诉。符合抗诉条件的案件将提请上一级检察院抗诉,最终法院将开庭审理。
法院对工伤判错的处理方法,包括当事人对工伤赔偿判决书持有异议时的应对策略。若一审判决尚未生效,当事人可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若判决已生效,则可向检察机关提交抗诉申请或通过申诉活动启动再审程序。同时,文章还涉及轻伤案件的判决方式、工厂不承认工伤的处理流
法律规定检察机关认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还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
民事刑事交叉的案件,一般是先审理刑事案件再审理民事案件。民事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涉嫌刑事犯罪从而刑事立案,那么需要先将犯罪线索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等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恢复民事审理、执行。(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