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诉法第199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生效后6个月内提出;但当出现民诉法第200条规定的第1、3、12、13项情形时,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撤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当事人在逾期申请再审被法院驳回后,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在刑事案件方面,当事人不仅可以在再审申请被法院驳回后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而且没有限制先向法院申请再审的期限。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提起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并没有作出期限的限制,因此,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是发现错误裁判的一种重要途径。
根据新民诉法第209条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但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这一规定赋予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权利,并将向法院申请再审作为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程序前置。因此,当事人在逾期申请再审被法院驳回后,可以转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行政案件方面与民事案件类似,当事人在逾期申请再审被法院驳回后,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反诉的提起、反诉对象的特定性以及反诉请求的独立性。反诉需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反诉对象具有特定性,只能由本诉的被告对本诉的原告提起。反诉请求独立,需按起诉程序和方式提出,具有独立的诉的要素,不会因为本诉的撤回或原告放弃请求而失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直接进行二审是违反程序的。民事诉讼二审流程包括立案、开庭、当事人的履行义务和申请再审等环节。二审法院对上诉或抗诉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案的审查方式问题。法院应区分国内和涉外仲裁裁决,采用合适的审查方式。不建议采用书面审理,因为可能损害被申请人的诉讼权利。建议采用公开开庭听证方式,增强司法监督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刑事诉讼法关于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的申诉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向人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但不能停止判决和裁定的执行。符合一定条件如新证据证明原判决错误、证据不确实等,法院应重新审判。各级法院院长发现错误需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