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3条的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有权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这种申诉属于诉讼申诉,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不服已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根据法律规定和业务分工,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
根据《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规定》的要求,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其他公民可以提出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
根据刑事申诉部门的管辖规定,申诉案件的受理范围如下:
刑事检察部门受理不服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裁定尚未执行的申诉。
监所检察部门受理被告人及其家属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且正在执行中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执行完毕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以及被害人和其他公民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且正在执行中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在审理后应根据以下情形进行处理:
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应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无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量刑不当,应进行改判。
如果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可以在查清事实后进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行政裁定的适用范围。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关于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以及行政法规、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诉讼。同时,人民法院会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如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侵
老赖在民商领域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构成要件及处罚。老赖指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但拒不偿还的人。如果老赖对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会构成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包括存在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法院强制执行后仍然无果、有能力还钱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共同诉讼的概念、特征、种类及其主观和客观要件。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含两人)以上的诉讼,具有简化诉讼程序、避免矛盾判决的意义。共同诉讼的特征包括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多数当事人在同一诉讼程序中进行诉讼。共同诉讼分为必要共同诉讼和其
一份刑事上诉状的范本,其中包括上诉人的基本情况、案件信息、上诉请求、上诉理由等。上诉理由详细阐述了在原审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错误。最终,上诉人要求第二审人民法院部分或全部撤销原裁判、变更原审裁判或重新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