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信托法 > 信托构成 > 信托财产 > 公益法人能否成为公益信托的委托人

公益法人能否成为公益信托的委托人

时间:2020-05-25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3655
在实践中,我们都知道有接触过关于公益信托的委托人,但是我们很多人并不太清楚,需要满足怎么样的条件可以成为公益信托的委托。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事业单位可以进行劳务外包吗。

一、公益法人能否成为公益信托的委托人

《信托法》的出台使公益信托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基金会的运作有了进一步的法律保障,但基金会作为受托人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中均存在不足:一是难以保值增值。基金会的成员多为社会知名人士和文化人士,这些人并没有理财经验,在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方面缺乏科学性的指导,难以使公益基金保值增值;二是滥用基金。现有法律对于基金会各种活动缺乏有效监控,容易产生贪污或挪用基金的行为。三是定性不清。基金会可以募集和接收社会捐赠资金,并利用该资金从事公益事业,但是长期以来设有明确对捐赠和信托两种行为作出界定,基金会接受的资金究竟是捐赠财产还是信托财产存有争论。

如果组织和个人在委托基金会从事公益事业时,与基金会签订了信托合同,约定了信托成立的法定要件,双方法律关系明确,并无疑问。但是很多组织和个人向基金会提供资金时,并未与基金会签订信托合同。根据《信托法》第八条规定“设立信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同时“公益信托”一章对公益信托作出较严格的规定,如设置信托监察人、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等,从法律形式上似乎并不具备公益信托的成立要件,这更进一步加大了定性的困难。

虽然慈善基金会将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信托公司可以实现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保护受益人的最大化利益。从信托财产保值增值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组合确实有着正面的意义。但是,基金会接收捐赠财产,与委托人间的法律关系定性不清问题仍未解决。

从法律角度上讲,基金会将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投资公司管理的法律环节中,二者的法律关系尚模糊。若是普通的委托理财关系,则失去了信托制度设计的诸多灵活和弹性空间,如信托财产独立性、隔离风险等职能均失去意义,这样的法律设计不利于受益人利益的最大化。

若是建立信托关系,基金会与财产捐赠人与信托公司之间均发生信托法律关系,其多重身份如何协调,严格监管如何实现,法律规范尚不完备,基金会与信托公司的关系是否属于公益信托、受公益信托相关条款约束也成为问题。

希望通过上面的内容您能对于成为公益信托的委托人相关的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信托的职能都有哪些

    从信托理论和国外信托业发展经验看,信托业的职能主要有财产管理、融通资金、协调经济关系、社会投资和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五种。信托业以其独特的,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职能,牢固地在现代各国金融机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并以其功能的丰富性,而获得“**百货公

  • 信托法中公益信托的分类有哪些

    维持本金的公益信托、动用本金的公益信托。以作为信托财产的本金是否直接从事公益作为分类标准,可分为维持本金的公益信托、动用本金的公益信托。前者指信托财产由特定个人或家庭捐资成立的公益信托;后者指由社会公众共同捐资设立的公益信托。前者指受托人直接管理或委

  • 有哪些情形设立的信托是公益信托

    (一)救济贫困;(二)救助灾民;(三)扶助残疾人;(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体育事业;(六)发展环境保护事业,维护生态环境;(七)发展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第六十一条 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第六十三条 公益信托的信托财产及其收益,不得用于非公益目的。

  • 公益信托终止受托人该如何做出清算报告

    公益信托终止的,受托人作出的处理信托事务的清算报告,应当经信托监察人认可后,报公益事业管理机构核准,并由受托人予以公告。第七十三条 公益事业管理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的,委托人、受托人或者受益人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第七十四条 本法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

  • 托管机制为公益信托财产保驾护航
  • 什么是公益信托与基金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信托构成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