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具有监督检查价格活动的职责,并有权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如果标价签、价目表等所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就构成价格欺诈行为。若经营者对标价签错误标示,虽不构成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其存在错误标价的价格违法行为,应由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根据我国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后,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双方可以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对话阐明事实、讲清道理,明确责任,并达成和解协议,从而解决纠纷。
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协商解决是一种快速、简便的争议解决方式,对于消费者和经营者来说,都是理想的途径。实际上,大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权益争议都是通过协商解决的。
除了协商解决争议外,消费者还可以选择以下途径维权:
1. 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2. 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3. 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法律条款所规定的商家不仅仅指实体店面的经营者,网络电商同样适用。电商不应规避法律风险,相反,应更加严格要求自身,规范整个电商行业的经营发展。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规定和责任。文章介绍了价格欺诈的概念、类型及危害性,重点阐述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价格欺诈行为的制约与惩罚措施。同时,本文还详细解析了价格欺诈行为的民事、行政及刑事责任,提醒商家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本文旨在增强公众
我国新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等文件,并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提出查阅会计账簿请求时,需书面说明目的。若公司认为请求不正当并可能损害公司利益,可以拒绝并提供书面答复。公司拒绝时,股东可向法院提出申请
证券交易中的禁止行为,包括内幕交易、操纵交易、虚假信息、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以及其他禁止行为。其中,内幕交易禁止知情人员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操纵交易则禁止通过各种手段影响证券交易价格。同时,文章还规定了报告禁止的交易行为的责任主体以及对知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