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根据以下情形之一,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当行政机关对违法行为作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以及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行政机关对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作出决定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行政机关对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变更、中止、撤销作出决定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行政机关对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作出决定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侵犯了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废止了农业承包合同,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时,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时,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时,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认为该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根据国家计委在各地进行的禁止价格欺诈市场检查,发现价格欺诈主要表现为以下10种形式:
某些商家在商品标价签上标明虚假价格,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在标价签上标明的价格与实际结算价格不符,或标明的产地与实际产地不符。
某些商家采用两套标价簿,以低价标价簿吸引顾客点菜,但在结账时按高价标价簿结算,从而多收取消费者费用。
某些商家以误导性文字进行宣传,例如使用“出厂价”作为促销手段,但实际价格与所宣传的出厂价不符。
某些商家在宣传中夸大商品价格的低价优势,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宣称自己的商品价格低于同行,但实际上价格并不低于其他商家。
某些商家以虚假的折扣信息进行宣传,例如宣称全场2折,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商品按照折扣销售。
某些商家在宣传中使用赠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但未明确标明赠品的品名和数量,或者赠品的价值较低。
某些商家在促销活动中设置隐蔽的价格附加条件,以误导消费者。例如在购物返券活动中,没有事先告知消费者只有等值人民币现钞才能使用券。
某些商家在促销活动中虚构商品的原价,以营造降价的假象。例如在降价销售中标示虚构的原价,但无法提供原价的交易票据。
某些商家在宣传中承诺特定的价格优惠或赠送活动,但实际上并未履行价格承诺。
某些商家在销售商品时,质量与价格、数量与价格不符,以误导消费者。例如销售有质量问题的商品,或标示的重量与实际重量不符。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