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告起诉:原告向法院提起价格欺诈的诉讼。
2、法院受理:法院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3、被告答辩:被告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在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原告。如果被告不提交答辩状,不影响审理。
4、开庭审理: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法院在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并公告。
5、法庭调查阶段:包括当事人陈述、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鉴定结论、宣读勘验笔录。
6、法庭辩论:包括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7、判决:法庭辩论终结后,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8、判决宣告:法院宣告判决结果。
根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可知,目前主要有如下十三种标价行为或价格手段会被认定为价格欺诈:
1、虚假标价。
2、两套价格。
3、欺骗性标价。
4、模糊标价和虚夸标价。
5、虚假折价。
6、对处理品不标价。
7、不如实披露赠品情况。
8、隐蔽价格附加条件。
9、虚构原价。
10、不履行价格承诺。
11、虚构比较价格。
12、价质不符。
13、谎称“政府定价”。
1、行政责任: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2、侵权责任:除了受到价格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罚之外,经营者还可能被消费者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起诉,并要求“退一赔一”的索赔。如果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利益,其他经营者甚至可以追究不正当竞争方面的民事责任。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钟某和田某之间的商品房转让纠纷。钟某认为田某在房屋转让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要求返还多收的房屋转让款。对此存在三种分歧意见。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正确,田某应该返还多收的4000元,但不应当双倍返还。田某故意多报购买价格属于提供虚假情况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包括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股东知情权与查阅权的关系以及查阅权和复制摘抄权的关系。文章指出,股东可以查阅的资料范围包括公司章程、股东会议记录等六类资料,但不包括原始材料或数据。在执行过程中,对于旧公司法没有规定的事项,可以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