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几倍赔偿
时间:2024-09-15 浏览:2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在购买食品的时候消费者可能会遇到以此充好的情况,大部分消费者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都会自己消化,其实可以去追究商家价格欺诈的责任,要求商家对自己进行赔偿。那么,价格欺诈几倍赔偿?手心律师网有更多知识,欢迎浏览。
价格欺诈赔偿法律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若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不足五百元的按五百元赔偿。本法另有规定的情况,依照其规定执行。
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
国家计委于2002年1月1日颁布《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明确将以下13种价格行为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
- 标价与实际不符: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与实际不符,并以此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 两种标价并用: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 欺骗性标价: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
- 无依据的价格表示: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比较。
- 折扣幅度不符: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 处理品标示不全:销售处理商品时,未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 价外馈赠标示不实: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未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 价格附加条件不明示: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未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 虚假优惠宣传: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 价格承诺不履行: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作出价格承诺,但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 虚假比价诱骗: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进行交易。
- 欺诈性掺杂、掺假: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 虚假政府定价宣传: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价格欺诈的赔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一旦消费者受到价格欺诈的损害,他们有权要求经营者增加赔偿金额。赔偿金额应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最低不低于五百元。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消费者仍可要求五百元的赔偿。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
消费者的索赔权益,包括延时服务索赔、耽误使用索赔、免费赠品索赔和精神损失索赔等方面。消费者在遇到服务延误、产品不合格、赠品欺诈等问题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消费者投诉不受理的几种情况,包括个人私下交易纠纷、商品保修期已过等情形。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违约应承担赔偿责任
签署房屋买卖协议后的违约赔偿责任问题。根据法律规定,违约方需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对方损失。违约金计算涉及购房者逾期付款和售房者逾期交房两种情形,违约方需支付违约金及占用资金的利息。同时,经营者对消费者欺诈行为亦需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
消费欺诈的构成要素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