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欺诈认定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4-02-23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情况,其中就有商家价格欺诈的可能,尽管这几个词很容易理解,实际上却有很多人不是那么清楚它们,也不熟悉价格欺诈认定。那么,价格欺诈认定标准是什么?更多相关知识,请您阅读手心律师网内容。
价格欺诈认定标准及相关行为
一、价格欺诈行为的认定标准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即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 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的商品信息(如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或服务信息(如项目、收费标准)与实际不符,并以此手段诱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购买。
- 对同一商品或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标价签或价目表,以低价吸引顾客并以高价结算。
- 使用欺骗性或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方式,诱导他人与其进行交易。
- 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法进行比较。
- 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
- 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
- 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类、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
-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含糊标示附加条件。
- 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
二、价格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
经营者在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时,采取以下价格手段之一,即属于价格欺诈行为:
- 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扣,谎称降价或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
- 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做出价格承诺,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 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商品的数量或质量与价格不符。
- 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 其他价格欺诈手段。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走私核材料罪的认定
走私核材料罪的认定标准,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走私对象限于核材料,具体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的行为,包括逃避海关监管、非法携带、运输、邮寄核材料进出国(边)境。文章还介绍了与走私武器、弹药罪和非法买卖、运输危险物质罪的区别。
-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
股东知情权的定义和属性以及保护方式。股东知情权是股东参与管理公司的权利,包括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资料、账簿等相关资料并提问的权利。该权利是共益权且为法定权利,由《公司法》直接赋予股东,不得以公司章程或股东会决议的形式剥夺或限制。公司需主动披露信息,股东知
-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
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定义和法律责任。欺诈消费者行为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务时欺骗、误导消费者,损害其合法权益。包括销售掺杂掺假商品、虚假价格表示、虚假宣传等行为。经营者若无法证明自己并非欺骗消费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销售失效、变质商品和伪造冒用他人企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包括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酌情从重处罚的情形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还明确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定义。对于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应选择一项重罪进行处罚。
-
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形式
-
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问题
-
新的房贷政策对二套房购买家庭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