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的知情权是指股东在公司经营管理中获取相关信息的权利。不同国家对股东的知情权有不同的规定,其中包括质询权。除了质询权外,股东的知情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股东有权获知公司的重要事项,并要求公司向其进行告知。公司首先应向股东告知公司各个方面的重要事项。这是股东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参与公司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权利。
股东有权查阅和复制公司的重要文件,主要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名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资料、公司财务会计文件等。特别是对公司财务会计文件的查阅和复制,是股东了解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的重要手段和权利。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110条和第176条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并要求公司按照规定的期限将财务会计报告送交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在股东大会年会召开前20日前准备好供股东查阅。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还必须公告其财务会计报告。其他国家的公司法也有类似规定,允许股东查阅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并将查阅范围扩大至与财务会计报告相关的其他文件,如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或监察人的报告。
此外,各国法律大都规定股东除了有权查阅公司重要财务会计文件外,还可以查阅并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和记录、股东名册、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资料等重要文件。我国《公司法》第110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不过,《公司法》对于允许股东查阅和复制的公司重要文件的范围仍然较为有限。
网售产品未标注厂商信息是否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经营者若未告知消费者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同时,经营者的违法行为可能违反行政管理法规,需承担行政责任。对于严
消费者权益受损时的赔偿责任,包括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时的赔偿要求。同时,文章还指出了网络价格欺诈的三种方式,包括虚构比价信息、虚构商品优惠幅度和结算价格高于标示价格等欺诈手段。
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定义及相关规定。价格欺诈行为是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误导性的价格条件,欺骗消费者或其他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行为。法律规定了价格欺诈行为的定义、适用范围、原则、明码标价和降价销售的要求,以及价格欺诈行为的多种情形和手段。同时,也提到了误导性标价
购房者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的知情权及其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性。购房者享有开发商告知房屋或土地是否设定抵押、明示相关法规和合同文本、规划设计变更通知、销售中介代理机构提供文件和说明真实情况以及逾期交付房屋事实的告知等权利。知情权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