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评析瑕疵出资股东与其知情权

评析瑕疵出资股东与其知情权

时间:2025-01-01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155
**公司于2002年7月31日成立,该公司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公司股东为卢-佳、林*勇、刘*星三人,卢-佳为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中,卢-佳出资150万元,占50%;林*勇出资120万元,占40%;刘*星出资30万元,占10%。2002年7月22日,公司验资报告中的审验

公司登记与股东资格的瑕疵出资问题

一、公司的登记与股东瑕疵出资

公司登记制度是一种公示方式,具有明确和查证方便的特点,对于公司组织法律关系的厘清起到一定的作用。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登记可以分为“登记生效”和“登记对抗”两类。登记生效是指公司的设立效力,而登记对抗是指公司设立后,有应登记的事项未登记或已登记的事项有变更而未变更登记的情况。在实践中,未经合法程序决议的事项,虽然登记簿上有记录,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事项已经生效。

瑕疵出资是指股东未能按照法定要求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出资的情况。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未足额出资的股东应当补缴,并对足额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对于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材料或其他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情况,法律规定可以纠正和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撤销公司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然而,目前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东未能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或抽逃出资是否导致公司设立无效。

二、公司登记与股东资格

公司登记与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的记载一般是相同的,可以作为股东资格的直接证据。虽然这些文件不能直接证明股东已履行出资义务,但是它们可以证明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存在。股东变更登记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因为以登记获得的权利通常都以登记形式转移。出资证明书和股东名册只是公司出具和控制的股权证明形式,不具备登记的公示力和公信力。因此,公司登记后,股东即具备股东资格,享有股东的权利。

三、出资中的本人签名瑕疵与股东资格

股东本人是否必须亲自在公司法律文件上签名,并没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股东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被代理人可以对代理人实施的法律行为进行追认。因此,股东本人未能亲自签署公司法律文件,并不会否定其股东资格。

四、股东资格与股东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是保护少数股东利益的一项固有权利。股东只要具备股东资格,即享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固有权利,包括股东的知情权。股东知情权是一种参与管理权,不是民法通常意义上的支配权。因此,林*勇作为**公司股东,享有股东的知情权。

五、瑕疵出资与股东权利的行使能否构成抗辩

公司对瑕疵出资股东行使知情权提出异议,并不构成抗辩权的行使。股东知情权是一种参与管理权,不是请求权。瑕疵出资股东仍然享有股东的权利,只能就其出资的部分主张权利,对未出资的部分即使补足了出资,也只能对此后的公司管理和盈余主张权利。因此,公司的异议不能阻止瑕疵出资股东行使知情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定价部门、核对商品发票等方式判断商家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面对价格欺诈,消费者有多种维权途径,如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消协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根据相关法律,商家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

    中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公司法规定了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簿查阅权和检查人选任请求权等。修订后的公司法扩大了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并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具体行使方式。同时,也讨论了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

  • 房屋质量问题修复后是否需要赔偿?
  • 评析瑕疵出资股东与其知情权
  • 抽逃出资后还享有分红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