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消费权益 > 消费者权利 > 知情权 >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行使范围的法律界定是怎样的

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行使范围的法律界定是怎样的

时间:2024-04-17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04190
本文分析股东的知情权含义、行使范围、利益冲突及解决等内容。

公司股东知情权的法律定义

严格来说,世界各国的公司法并没有明确规定“股东知情权”这个术语,它是对一系列股东权利的综合概念。通过对西方国家和中国公司法的分析,股东知情权可以被定义为股东通过查阅公司财务报告、账簿等相关资料以及询问与公司经营、决策、管理等相关问题,实现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和高级管理人员业务活动的权利。股东知情权的行使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自身权益的实现,还与公司管理规范化的问题密切相关。因此,世界各国在制定公司法时都对股东的知情权进行了一定的规范。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进行了完善。

我国公司法中股东知情权的范围

公司股东享有知情权的范围是各国公司法关注的核心问题。修订前的公司法第32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知情权范围,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则被规定在第110条。根据旧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知情权范围主要包括查阅股东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则仅限于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和财务会计报告。可见,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范围被限定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内。

修订后的《公司法》第34条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还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如果股东要求查阅会计账簿,应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并说明目的。如果公司有合理理由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存在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在15天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如果公司拒绝提供查阅,股东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公司提供查阅。《公司法》第98条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包括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对公司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

股东知情权的具体内容

1. 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

现代公司,特别是股份公司,股东人数众多,大多数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管理,通过查阅财务会计报告可以快速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实现对公司的间接控制。根据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2. 账簿查阅权

账簿查阅权是指股东对公司的会计账薄、会计书类和相关记录进行阅览的权利。根据公司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时,应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并说明目的。如果公司有合理理由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存在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情况下,股东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公司提供查阅。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法并未对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账簿查阅权进行规定,但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有权查阅公司债券存根。

3. 公司决议查阅权

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是公司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机构,股东可以通过查阅股东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和监事会会议决议来了解公司的日常运营情况,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行为。修订后的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查阅董事会会议决议和监事会会议决议。

4. 询问权

当股东需要了解上述文件中未说明的问题时,股东应有权向董事和相关经营人员进行询问。根据公司法第98条规定,股东有权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公司法第151条规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列席并接受股东的质询。旧公司法没有相关规定。

股东知情权制度中的利益平衡

公司是一个多元利益汇聚的组织体。在制定股东知情权制度时,需要平衡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利益。如果过于限制股东的知情权,可能严重影响股东权益的行使,侵害股东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的形成。而过于扩大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则对公司的商业隐私和秘密构成威胁,损害公司的合法权益。因此,在制定股东知情权制度时,立法者一方面积极肯定股东的知情权,扩大了知情权的范围;另一方面,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对股东知情权的行使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具体限制表现在以下几点:

1. 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的限制

虽然股东有权查阅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但并未赋予股东复制公司账簿等文件的权利。

2. 账簿查阅权的限制

法律对股东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行使设定了一定的约束性条件。股东在提出查阅请求时,必须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并说明目的。如果公司有合理理由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存在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可以拒绝提供查阅。但是,如果股东认为拒绝查阅不当,可以向法院请求强制公司提供查阅。

3. 公司决议查阅权的限制

公司法对股东有权查阅董事会会议决议和监事会会议决议进行了规定,但并未提及其他公司决议。

4. 询问权的限制

公司法赋予股东对公司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的权利,但旧公司法没有相关规定。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公司法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过于简单,没有对知情权的行使方式、程序等操作性问题做出规定,也没有对知情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进行安排。这导致实践中股东知情权,特别是小股东的知情权容易受到任意侵犯。因此,司法保护股东的知情权至关重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虚假标价

    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夸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售和隐蔽价格附加条件等商家欺诈消费者的行为。商家通过各种手段误导消费者,如故意标注虚假价格、使用误导性文字和夸大的宣传语言、虚假的折扣信息以及隐藏附加条件等。这些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

  •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

    价格举报信息的写法以及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在价格举报时,需明确举报原因、地点等信息并详细说明情况。国家禁止价格欺诈行为,包括虚假标示、双重标价等13种行为。价格欺诈行为将受到相关部门的行政处罚,最高可处以50万元罚款或责令停业整顿。

  • 患者知情权的重要性及其渊源

    患者知情权的起源、概念及具体内容,分析了患者知情权被侵犯的原因,包括法律监管的缺乏、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同时,提出了完善患者知情权法律保护的建议和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提高患者医疗知识和法律意识,改革医疗体制,促进医患关系融洽,

  •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怎么办

    商品价格偏高涉嫌欺诈的问题。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定价部门、核对商品发票等方式判断商家是否存在价格欺诈行为。面对价格欺诈,消费者有多种维权途径,如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向消协投诉、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和提起诉讼等。根据相关法律,商家欺诈行为需赔偿消费

  • 法律对知情权是如何规定的
  • 我国股东知情权法律有什么规定
  • 评析瑕疵出资股东与其知情权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